10月8日,全省第二期“三个一批”活动在郑州举行。当天共有1383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总投资额超1.1万亿元。佳节刚过,大抓项目、大抓发展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观察此次开工项目会发现,各地百花齐放,代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等“六新”项目占据C位:

焦作集中开工项目154个,涵盖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等领域;濮阳签约项目27个,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洛阳伊川县年产40万吨高温新材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六新”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变革趋势,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我省正以“六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优势再造、换道领跑,努力在新兴产业上占据主动,在未来产业上把握先机,培育更多发展新动能。

聚焦“六新”,项目落地有载体。产业集聚区、科创园区等开发区在项目吸引、产业形成方面有着显著的集聚效应,是培育增长动能的重要场域。前不久,中原科技城迎来周岁生日,一年时间就交出了不俗成绩:阿里巴巴、华为、上汽集团等大牌名企、科技企业坐落于此。其中,启迪睿视年度营收突破1亿元,由张建伟院士领衔的中原动力机器人项目已经研发出智能保洁、智能巡检和智能目检3款机器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关节模组实现量产。以平台引项目,以项目“蓄能”高质量发展。一年起步,中原科技城累计引进各类优质项目143个,总投资超1600亿元,认定各类高层次人才908人。

利用好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科创园区这些区域经济发展的活跃增长点,发挥其在顶层设计、发展模式、政策机制等方面的优势,使项目建设这个主抓手与开发区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相协同,形成抓经济工作的完整链条和体系,我们才能真正让好项目开花结果,释放出促进新旧动能转化的牵引力。

聚焦“六新”,原始创新有动力。“六新”项目归根结底是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是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提到创新,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原始创新主战场,是我省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战略力量。想要在“六新”等应用领域有所建树,首先要在科研的原始创新领域取得突破。

今年以来,郑大、河大多个科研领域取得一系列新成果,碳纳米点新兴发光材料、原子级非贵金属催化剂、帕金森病研究等新材料、新能源、医药方面取得新进展,这些基础研究看似不能立竿见影形成经济效应,但从研发到商用、从实验到量产,我们只有先迈出原始创新的第一步,让创新能力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从点的突破向整体实力提升转变,才能催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新业态,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聚焦“六新”,成果转化有出口。实现“六新”突破,要着眼产业发展,着眼科技成果转化。据统计,全球每年70%以上的新技术新工艺来自于世界五百强企业。一定程度上讲,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着整个经济的创新能力。上海在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以面向市场的标准展开合作,形成产学研创新团队的同时,衍生出行业标准订立、质检认证等多样合作,打通了产学研贯通的“任督二脉”。因此,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携手开展研发活动,成为实现技术、资本、管理有效聚合的“催化剂”,不仅需要企业与科创人员敢为人先,更需要党委政府的鼓励引导,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完善激励政策和管理机制,做创新生态的营造者和坚定支持者。

以项目为王,以结果论英雄。让产业有科研支撑,让科研有用武之地,实现“六新”项目突破,把优秀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培育新业态,打造转型发展竞争新优势,我们就一定能够在百舸争流的科技竞争中赢得先机,走出一条属于河南的出彩之路。(□于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