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一个名为《互联网体检》的小品在网上热传。扎针后,需下载APP才开始抽血;抽血时,需购买加速包提速……小品以夸张方式把互联网平台的层层套路讽刺了个遍,有网友评价“一半笑死一半气死。”
艺术源于生活。过去一段时间,互联网全面渗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一众平台发展壮大,盈利模式也一再突破用户的想象。就拿视频网站来说,用户冲着“会员免广告”掏了腰包,哪承想,之后还要看专属广告;本以为付费会员提前看剧已是“终极消费”,结果又冒出来一个“超前点播”。难看的吃相漠视消费者的权益,招致广泛吐槽。可以说,这个小品里的包袱有多密,现实中的套路就有多深;观众对小品的共鸣有多强,对套路的厌恶就有多重。一片笑声中,不知道一众互联网平台有没有脸红?
对用户的怨气怒气,互联网平台当然心知肚明。但之所以敢一直装睡,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历经早些年的群雄逐鹿,如今在购物、出行、观影等用户刚需领域,竞争格局基本已定,这些“国民应用”自恃有“躺赢”的资本。非但按捺不住“薅羊毛”“割韭菜”的冲动,而且自负地认为,自己在个人消费者面前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和更强的议价能力。
然而,平台在壮大,用户也在成长,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维权意识的觉醒。与此同时,规范资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步骤,也是市场经济逻辑的必然产物。随着互联网发展进入下半场,“规范化”“强监管”水到渠成地成为关键词,相关部门正通过制度完善和严格执法引导经济社会秩序良性化。而这一趋势与用户维权彼此呼应,平台的野蛮生长难以为继。“超前点播”的速生速死就是一个生动案例。这时候,哪个平台还想继续装傻、蒙混过关,那就太天真了。
不乏统计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规模经济的两个基础指标——用户数量和用户时长,近两年的增速已相继放缓。这意味着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正从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拉新”成本越来越高,提高现有用户黏性尤为关键。今天的用户对自身权益更为敏感,也愿意为优质服务埋单。平台想要营利,与其挖空心思搞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倒不如以优质服务光明正大地赢得用户埋单。
社会对新兴商业模式往往抱有宽容态度,这是因为它填补了空白,拓展了生活的可能性。但这份宽容不是无限期的,也不会以牺牲合法权益为代价。对此,互联网平台应当清醒,别把讽刺当笑话看,别把用户的吐槽当耳旁风。坚持科技向善、坚持服务至上,才是长久生存之道。
(原标题:网络平台别把讽刺当笑话看)
(评论员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