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户外广告缺乏安全认证,成为悬在头顶上的“定时炸弹”;门店招牌只用胶水粘住,“飞来横祸”不时降临;户外广告招牌长期处于无主状态,“僵尸招牌”隐患突出……据半月谈报道,近年来,部分城市户外广告招牌安全事故频发,广告招牌设置乱象已成为城市公共安全顽疾。业内人士建议,破解广告招牌安全治理难题,应尽快完善相关管理规范和专项规划,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共同守护人们“头顶上的安全”。
户外广告牌事故频发的直接原因,有的是缺乏有效固定,有的是年久失修,有的用材不合格、设施结构不规范。其实,“祸从天降”还有着深层的原因,既要从城市管理的角度去深挖,也要从设立到维护以至拆除的各个环节去考量。
在户外广告牌的设立环节,应有完善的管理规范,相关部门更应严格审批。今年9月1日起,《北京市户外广告设施、牌匾标识和标语宣传品设置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要求设施设置前需进行安全影响评估,防止出现户外广告牌匾标识伤人毁物等安全事故。只有事前严格评估,才能让地点、结构、体量等不符合规定的广告牌立不起来。
审批与监管工作无缝衔接,才能彻底改变“一审管终生”的局面。对户外广告牌施工完成后验收不合格者,应及时督促整改,通过严格验收后广告牌才能投入使用。在维护环节,城管部门应时刻紧绷安全之弦,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应提高频次,“至少做到一年一检”,更不能走过场,才能防患于未然。有了严格的监管、及时的排查与维护,无主状态的“僵尸招牌”也就不会再悬在人们头顶;“无证违规广告牌”也再难冒头。
提高经营主体的安全意识也迫在眉睫。监管部门在加强执法力度的同时,不能忽视或弱化法制宣传,更要强化行业自主约束和整改,促使经营者自觉遵守规定,拧紧户外广告牌的“安全螺丝”。
户外广告,折射出一个城市的商业氛围,也体现城市规划管理的能力。只有在制度化、法制化、精细化的大前提下,相关管理部门多管齐下、通力协作,才能使户外广告日益步入安全规范的正轨,亮化、美化一座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原标题:户外广告牌要拧紧“安全螺丝”)
(记者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