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寨坑: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窑址

中国之最

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烧制原始青瓷的窑址

位置

泉州市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苦寨坑

特点

遗迹保存较好,已是典型的龙窑形态,将中国烧制原始青瓷的历史向前推进200多年,为探索中国原始瓷器的起源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古窑址出土的夏商原始青瓷

2016年初,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航拍图。(泉州晚报资料照片)

陶瓷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重要外销商品,也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宋元时期,陶瓷沿着蓬勃发展的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蜚声海内外,宋元是泉州陶瓷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泉州制瓷史源远流长,早在夏商时期,泉州的先民们便开始探索土和火的艺术,窑火绵延至今,数千年不熄。

原始青瓷,被称为中国瓷器的始祖,是由陶向瓷过渡阶段的产物,为我国瓷器的发明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准备和技术基础。原始青瓷的创烧,在中国乃至世界瓷器发展史上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浙江德清、湖州所在的东苕溪流域发现的原始青瓷窑址,其时代可追溯至夏晚期,2016年前,史学界普遍将其视为中国原始青瓷的发源地。2016年,随着永春苦寨坑窑遗址的发掘,我国烧制原始青瓷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多年。

2015年11月底,在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一座叫“苦寨坑”的山上,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联合泉州市博物馆、永春县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拨开萋萋荒草、层层黄土,发掘出一座斜卧似龙的古窑址,唤醒了尘封了三千多年的文明。

窑尾烟囱遗迹(永春县文体旅游局 供图)

这些夏商时期的瓷片上有着精美的纹路

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发掘面积约350平方米,发现9座窑炉。9条龙窑遗迹均依山而建,沿着山坡向上掏挖洞穴而成,分布密集,上部窑炉叠压下部窑炉。遗迹保存较好,已是典型的龙窑形态。窑址出土大量的原始瓷标本,还有少数的硬纹硬陶和黑衣陶器、石戈等。原始瓷多为残片,可分为生活用品和窑具两类。生活用品器形有尊、罐、钵、壶等。窑具为垫饼。此外还发现大量经人为加工过的陶瓷器残片。器物多使用泥条圈筑和慢轮修整,多呈灰色或灰黄色,胎土较细,质地坚硬。釉多呈青灰、青绿色,部分略偏褐或泛黄。装饰上采用刻划、拍印、戳印、堆贴、镂空等手法,纹饰有弦纹、网格纹、绳纹、戳点纹、鼓钉纹等,还有一系列的纹饰组合,如弦纹、戳点纹、几何纹组合等。

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的发现,惊艳了全国考古界。2016年1月13日,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考古发现专家研讨会在永春举办,包括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莉英等19位来自北京、上海、湖南、河南、浙江、江西等地及省、市、县的古陶瓷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考古发掘现场,观摩了出土文物标本。“很感人,很重要,很有意义。”王莉英连声赞叹。与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福建地区早期龙窑发展阶段的空白,是研究我国早期龙窑起源及其演变序列的珍贵实物资料;发掘出土的原始青瓷器制作工艺水平高,器形、纹饰丰富,区域特征明显,流通范围清楚,填补了原始青瓷发展阶段的空白。

被称为“自然界的标准时钟”的碳十四断代技术,很快佐证了专家组的意见。经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的碳十四年代测定,苦寨坑原始瓷窑址年代为距今3400-3700多年,即夏代中晚期至商代中期,比浙江东苕溪流域原始青瓷窑址要早200多年,成为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原始青瓷窑址。

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现搭建大棚进行保护

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遗迹保存较好(永春县文体旅游局 供图)

作为华夏早期文明的见证,苦寨坑原始青瓷遗址的价值获得更多“官方认定”:2017年获评有中国考古界“奥斯卡”之称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8年被列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2019年,获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春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张诗仁表示,苦寨坑窑遗址发掘后,相关保护利用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去年10月,《苦寨坑窑遗址保护规划》已完成编制并上报省文物局审批,《苦寨坑窑遗址公园规划》也即将完成,今年永春将投建陶瓷博物馆,推进苦寨坑窑遗址本体保护工程建设,为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做好前期各项工作。尘封三千多年的文明,将以更适合的形式,展示在世人面前。

□记者 黄宝阳/文 林劲峰/图(除署名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