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楼!”3月1日,侯继广在140多平方米的新房里,莳弄着茶花、凤尾竹。在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陈家庄社区,像侯继广一样,600多户村民住进了花园式的新小区。

昔日落后村成“明星”

侯继广坐在装饰一新的客厅里,只有一个手动上弦的老式挂钟是从老房子里带来的,算是留了个纪念。与新中国同龄的他经历了四次搬家:20世纪七十年代赶毛驴车为莱钢送石料,攒钱盖了三间土坯草房;八十年代与人合伙贷款买了辆解放卡车跑运输,改成了瓦房;九十年代干建筑,升级为二层自建房;如今,住进了配套齐全的电梯楼房。

“真享福了,没想到能到这一步!”66岁的邹笃远抬头透过明亮的玻璃看着窗外的远山,跟老伴左新英又感慨半天。他养的蟹爪兰、欧洲杉再也不用担心冻了,以前没暖气,一入冬就得让女儿带去城里。

早上7点,左新英准时下楼去送垃圾,家里的垃圾分类“卖”给社区的回收人员,得积分、兑奖品。她刚把500积分兑换成了水电费,也能换锅碗瓢盆等日用品。现在,整个小区见不到一片垃圾。

在宽敞明亮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群老伙伴在打乒乓球、健身、练书法、下棋……一楼监控室里,值班的周宝君说,186路监控与公安系统联网,居民丢个钥匙都能找回来。社区一角,新建的幼儿园即将招生。陈家庄已经成了让很多人眼馋的明星社区。

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俊刚告诉记者,陈家庄在十里八乡曾经是出了名的脏乱差,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被人笑话“大街七十二条,小街多如牛毛”。侯继广回忆说:“街不是街,路不是路,自行车都骑不回去。”

“陈家庄两头长,光棍汉排成行,鸡屁股当银行,二斤麦子当芝麻尝……”这些编排陈家庄落后的顺口溜,仍有不少村民记得。

“因为落后、穷,陈家庄人直不起腰杆。”在外创业做生意的王俊刚看不下去,当地基层干部动员他回村干党支部书记,他不顾全家人反对,回来蹚这摊“浑水”。

党支部带头走新路

“2004年6月4日,我回来参选,因为欠费停电,村里的喇叭都没法响。我去厂里借了一天的电,下通知来投票选举。”王俊刚提出党员干部不与民争利,比如村里的工程普通村民优先干,党员干部不能干,想干先辞职。这一“村规”一直坚持至今,还被艾山街道办事处全域推广。“这些年,我发现工作中最关键的是党支部要取得村民的信任。”

由于地处钢铁厂腹地,陈家庄和周边的一些村落逐渐成了城中村、厂中村。为了给钢铁产业发展腾空间,助力新旧动能转换,钢城区根据整体规划对这些村庄整体搬迁、有机更新。

陈家庄党支部用了7天商议出方案,5天签完协议,2天清零。通常以年为周期的拆迁被压缩到了14天。“拆迁涉及到每家每户的利益,老百姓都盯着呢!”村民周宝君回忆,王俊刚第一个拆了父亲的老宅。

两年之后,高标准建设的安置区竣工了,全部带电梯,为了方便装修,村里连黄沙都送到了户里。分房时为了公平公正,全程录像,参照“刮刮乐”的模式,全体村民抓阄分到了新房,最后剩下的号,王俊刚领了给父亲。“我没宅基地,所以分房没我的份。”

“住了新房子,人也得有精气神!”王俊刚说,不能像以前,住上新楼还习惯捡柴火在阁楼上摊煎饼。为了记得住乡愁,陈家庄专门录下了全村旧貌,各户的院落,每家一个光盘,还建设了“村史馆”,按比例制作了旧村沙盘,利用农具等老物件还原了过去的场景。

村里的土地一部分用于钢铁企业引进新项目,发展专精特新产业,一部分建了产业园。

近两年,陈家庄社区依托村办企业、工业园租赁、沿街商铺等,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去年突破了500万元。村里富了,村民也享受到更好的发展成果:物业费五年全免,学生享校车补贴,幼儿园免费……2020年每口人还发了1万元补贴,垃圾分类成为当地的示范点,正计划通过有奖读书等形式提高居民综合素养。

今年,钢城区将继续推进城市更新,将其作为民生答卷的重要内容之一,盘活存量空间,优化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品质,确保民心工程惠民生、入民心、如民意。(赵国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