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起,我省开始迎来低温寒潮大风天气。为切实做好防范应对工作,省农业农村厅16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做好应对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尽快落实防灾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农业生产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
通知要求,做好冬小麦的防冻工作。当前小麦已全部返青,要组织农户因地制宜追肥浇水,划锄镇压,喷施化控剂,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提高抗冻能力。寒潮来临前,墒情不足的地块要及时灌溉,调节地温,防止冻害;寒潮过后要及时追施氮肥、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减轻冻害影响。做好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的防寒工作。加固生产设施,及时对温室和大棚进行加固修缮,提前压紧棚膜压线。做好保温增温,及时关闭通风口,可采取棚膜外加盖草苫或无纺布、棚膜内多层覆盖等保温措施,备好木炭炉、电加热器、热风机等增温设备。
为应对此次“倒春寒”,田间地头种植大户、农户、农业专家等积极行动起来。
及时预警,提前应对
3月16日下午5点半,潍坊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彩椒大棚种植区,看到棚内温度为15摄氏度,室外温度低至5摄氏度,菜农李宝先关上电闸,大棚上的棉被便缓缓落了下来。该大棚室内长225米,宽20米,种植1.5万株彩椒。“今天降温了,我比昨天提前一个半小时放下棉被。有了棉被保护,哪怕室外温度是零下,棚内温度也能保持在十七八摄氏度,彩椒就能正常生长。”李宝先说。
15日,寿光市气象局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和雨雪预报,预计16日至20日寿光市将出现寒潮天气。
16日一早,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就向全市镇、街发出关于预防“倒春寒”防止蔬菜冷害的紧急通知。各镇、街迅速通过微信群、大喇叭等手段将相关信息传达扩散,提醒广大农民做好预防。随紧急通知一起发出的,还有预防“倒春寒”防止蔬菜冷害技术措施。
“防止‘倒春寒’冻着蔬菜,通知很及时,措施很实用。我们在微信群收到后,大家都很注意防范。”李宝先说。
在李宝先为大棚盖棉被时,纪台镇吕家一村村民徐红新也为温室大棚的茄子盖上了棉被。担心下雨,徐红新又为大棚盖上了一层油纸。“今天降温快,我们比昨天提前了两个小时盖棉被,这样能确保棚内温度在15摄氏度左右。”徐红新说。
为最大限度减轻低温寒潮大风天气带来的影响,我省各地纷纷下发紧急通知,提醒广大农民做好预防。
“现在大棚里已经栽上了春季菜苗,保暖很关键。”16日下午,济南市莱芜区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陈明新介绍,他们提前得到通知,已经给蔬菜大棚盖上了棉被,还加了一层塑料薄膜。“对于大田里刚刚种植的土豆,我们要将地膜压实,防止被风刮走。”
大棚里有“秘密武器”
“丁零零……”3月16日15时,菏泽市定陶区马集镇白菜王庄村大棚种植户柴永雷的手机发出警告提示:棚内温度7摄氏度,建议开启增温灯。这是“数字大棚”系统发出的提醒指令,柴永雷随即点开手机,查看棚内状况,并遥控打开了增温灯。
“自从安装了‘数字大棚’系统后,我们的工作量少多了,尤其能根据极端天气的预警,自动开启应对模式,大大降低了农户的损失。”柴永雷说。
白菜王庄村共有300余座大棚安装了“数字大棚”系统。在该系统控制下,棚内的温度、湿度、肥力等都能通过手机监控和调节。此外,棚外安装了监测摄像头,使得棚内外所有情况都能清晰地投放在数字大屏上,实现了“可视化”管理和“数字化”调控,大大提高了大棚的“安全系数”。
除了“数字大棚”,这几年极端天气多发,大棚的种植户们也认识到了预警和防范的重要性,还总结出了不少小妙招。
“这可是咱抗寒潮的‘秘密武器’。”在枣庄市市中区孟庄镇侯庄村,鲜农农场场主张广利家的大棚里散落着一块块增温块。为了预防此次寒潮,张广利提前在大棚地面上每隔一段距离布置了这种新型增温工具。这种增温块就像生活中常用的暖宝宝,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热量,能够为大棚增温2至4摄氏度,持续3至5个小时,在晚上10点使用,提供的热量能够保证农作物安全度过寒夜。
农技专家指导到田间
3月16日,在德州武城县四女寺镇农田里,武城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王艳华赶来指导农户如何应对寒潮冻害。“打药时可以加上抗冻药剂,芸苔素内酯、诱抗素,再加上腐殖酸叶面肥。”她说。
在另一个地块里,四女寺镇政府主任科员王景峰在查看苗情后对农民说,“现在核心区很多地块已经进行了灌溉,能增强小麦抵抗力。降温过后,每亩地增施10公斤左右尿素。”
目前,冬小麦正处在返青起身期,这也是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武城县迅速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冻害等,全县成立3个工作小组,30余名农技人员分包到镇、到村、到田现场指导,为夏粮丰收做好技术支撑。
16日上午,乐陵市农技推广员刘新华来到云红街道种植户李绍营的农场,二人现场交流后李绍营当即决定清理田间残枝、落叶等,以增加透光性、减少病害发生。“阴雨雪天气,病害多发,要在降低湿度的同时适当喷施杀菌剂,在棚内湿度较大时,可以进行喷粉防治或使用烟雾剂,防控病虫害。”刘新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