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客运量1886万人次,客流量前五站点均为年轻人聚集的热点地区……最近,洛阳地铁公布一周年运营成绩单,显示地铁出行日益主流,客流主体呈现一定的“年轻态”。青年缘何青睐地铁?地铁如何赋能青年?引人遐想。

“我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我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一首《遇见》,唱出了年轻人对地铁的想象和期待。数据显示,牡丹广场站、周王城广场站、青年宫站、王城公园站和丽景门站分列地铁1号线站点客流量前五。从潮味儿十足的广州市场,到包罗万象的百货楼商圈,再到满足各种挑剔味蕾的十字街夜市,想想客流量前五名站点背后的标志性热点,就不难想象青年搭地铁出行的场景——或成双成对,或携家带口,牵手爱情、友情或亲情,奔向美食、潮流和欢乐。

诚然,高效、准时、快节奏的地铁,与以简为态、以轻为行的青年生活方式天然合拍。当穿城不用再“红”流滚滚,不少外地青年选择把车停在杨湾站等首末站,来场说走就走的“地铁一日游”;随着“地铁+单车”等日渐兴起,年轻人的话题少了“油价焦虑”“堵车焦虑”,多了“购物自由”“娱乐自由”;当印象中偏远的谷水等地也能坐拥“一线繁华”,越来越多住宅“首购族”不介意选择地铁沿线的城郊……洛阳地铁带给青年的“好”,走出了地铁空间,超越了便利本身,延伸出更多轻松、自由、简约的生活新场景。

当然,和一些先行城市相比,洛阳地铁尚处于发展初期,更多的美好等待营造。例如,同样是副中心城市,徐州地铁投用线路已达3条,而我市仅2条投用,洛龙区尚未东西贯通,伊滨区还未实现“零的突破”。又如,成都推进地铁综合开发,地铁口就是超市、咖啡馆和健身房,实现“通勤即生活”,而我市地铁沿线消费潜能尚未深度释放。有理由相信,接续建设地铁3号线和2号延长线,以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开发地铁沿线商圈,让钢轨和服务同步向前延伸,更多的“青年幸福”就在不远的前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