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正确的社会舆论,可以燃起群众的热情,起到凝聚人心、激扬民气、推进工作的作用。反之,新闻舆论若出现误导,就会混淆视听、涣散人心,给社会上一些偏激情绪推波助澜,危害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政府部门的工作质和特点,使其极易成为社会瞩目的热点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媒体的关注,一方面可以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为干群沟通建立良好的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认可度;另一方面,如果舆论导向偏离,也可能混淆是非,误导群众,损害政府形象。能否正确运用媒体这把“双刃剑”,引导媒体做好宣传工作,争取社会舆论的主动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政府舆论导向机制应包括两个方面:网络舆论预警,媒体运用及调控。政府建立准确及时、公开透明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导向机制,才能满足群众的信息需求,避免事态的人为恶化。

一、网络舆论预警

突发事件舆论预警是舆论引导的前提和基础,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应树立积极的舆情预警意识。舆情的发展大致经历3个时期:萌芽期、发展期和形成期。作为管理者,要以敏锐的态度对舆论形成的发展阶段准确把握,对于可能引发负面影响的舆论,如果在其萌芽期、形成期果断采取措施,就可防止舆论激化,削减其对突发事件走向的影响力。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友言论活跃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任何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络舆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预警和治理就越发凸显其重大意义。

政府应及时公开信息,及时阻止各种网络谣言传播。在信息时代,那种想通过信息屏蔽和沉默不语的方式来控制舆论和负面影响的模式,早已失效。政府必须及时公布权威和可信的信息来争取舆论的主动权,在危机处理中占据主动地位。政府在信息公开中要做到两个主动:一是主动公布正面信息,把事情的真相告知于众,消除民众的恐慌心理;二是主动辟谣,对于已经或将要传播的谣言,要敢于直面,不回避地辟谣,并采取措施及时制止。政府通过媒介对民众的信息传递是信息及时公开的重要手段。政府新闻发言人成为媒体获得官方信息的重要中介。在突发事件中,新闻发言人要快速反应,第一时间主动配合新闻媒体,维护传播者的公信力,发布权威正面信息。

及时收集并分析网络舆情,建立网络舆情控制和引导机制。政府有关部门要对突发事件网络信息传播采取全天候实时搜索的方式来加以关注。重点关注博客、微博、各大BBS论坛、新闻跟帖等网民活跃区域。在舆论形成的初始阶段,社会公众是通过关注事件信息,传播事件信息来就事论事发表意见和情绪的,共同的倾向意见尚未形成,此时政府尽快提供全面确切的信息,比较容易消除公众的片面认识和过激言论。此外,建立网络评论队伍,促进网络言论的理化,形成健康、强势的主流舆论。

培养网络意见领袖,正确引导公共舆论。意见领袖就是那些在人际传播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产生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通常颇具人格魅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较高的认同感,通晓特定问题并乐于接受和传播信息,对他人有较强的影响能力。对于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政府要注重培养一批政治觉悟高、说理能力强的网友充当意见领袖,一旦突发事件在网上引发热潮,由这些非官方的网络意见领袖积极参与讨论,与网民交流互动,实现良引导和教育。

二、媒体运用和调控

当前,还存在一些陈旧的观念,成为横跨政府工作和媒体报道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部分领导害怕承担责任,抱有说错还不如不说的心理,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首先想到的就是“捂”“遮”,封堵消息,或者以势压人,以权堵口。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政府工作人员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没有得到传播,造成了政府形象资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媒体没有得到客观、真实的信息资源,被迫捕风捉影,被流言蜚语左右,导致个别案例被歪曲、炒作,有损政府形象。一提到宣传,首先就是“夸”。个别新闻工作者认为宣传就是写给上级看的,轻视社会舆论宣传的力量,对新闻报道不能正确对待,收缩事实真相,背离观点,对受众的心理需求置若罔闻,新闻宣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导致真景假影。

处理突发事件媒体舆论应对的策略主要在于,通过与媒体的合作,快速收集事件信息,发布官方消息,答疑解惑,最大限度地控制危机信息传播,化解或缓减危机引发的损害。其中,在信息发布的时候要把握“三说”原则:即抢先说、不断说、统一口径说。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该立即启动舆论应急预案,主动联系媒体,力求在第一时间准确发布信息,及时、坦诚地表明官方立场态度、处置意见和工作方案,才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引导受众理智客观地看待问题。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气会、恳谈会、听证会等互动形式,及时答复来自媒体的各种质询,有针对地向媒体做好说明解释,不给媒体进行炒作报道的机会。

面对突发事件,仅仅发布信息还不够,还必须迅速了解和把握网络上各种新型信息载体的脉搏,迅速回应公众质疑。如果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缺席、失语和妄语,甚至想要遏制“众声喧哗”,则既不能缓和事态,也无益于矛盾的化解。政府要引导鼓励媒体不断创新报道形式,以多角度、多视角、多种表现形式直面社会热点,通过新闻报道和服务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抚慰公众情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