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岭村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佤族村寨,与缅甸接壤,主要世居民族为佤族,森林覆盖率达69.74%。粮食以水稻、玉米、旱谷、杂粮为主,产业以茶叶种植及加工、核桃、烤烟为主。
中国人寿云南省分公司根据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派驻1名驻村工作队长,与村民吃住在一起,与村党总支共同开展工作。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贺岭村“外防输入 内防反弹”的压力巨大,在边境一线、重要路段及交通要道设置3个执勤卡点。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对全村群众开展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教育,宣讲疫情防控知识,不断夯实边境疫情防控和强边固防的政治责任,抓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稳防稳控,着力戍好边境、守好国门。
兴产业、促增收,托起群众致富路
传统产业提质见效。茶叶为贺岭村的支柱产业,村内有引进企业及规模化种植,茶叶产业运营机制逐步建立。中国人寿云南省分公司为积极助推贺岭村茶叶产业升级,充分发挥CTC茶厂作用,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模式,出资30万元作为贺岭村茶叶合作社启动资金,通过村茶叶合作社大力推广茶叶管护农业机械化,机械采摘鲜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全村种植茶叶3679亩,茶叶采摘从3月持续到11月初。2021年全村鲜叶产量630吨,实现增产。茶产业真正成为贺岭人民的“摇钱树”。
农旅产业相得益彰。成立贺岭村旅游合作社,中国人寿云南省分公司协助糯良乡、贺岭村围绕茶叶管护、庭院美化等,打造农耕旅游文化氛围,“茶旅结合、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初具雏形。其中,永满自然村主要以水果采摘、农耕文化等打造发展旅游名片;公播自然村以佤族文化及乡村、庭院旅游打造旅游发展名片;斗东、上寨、大寨自然村以茶产业及茶文化打造旅游发展名片;刀里自然村以山窝鸡等养殖业打造旅游发展名片。后续全村将继续依托沿边小康村、兴边富民等项目和发展布局,结合各自然村特点,提前布局疫情后的旅游市场,打造更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项目,做实旅游增收文章。
强组织、重引领,兴边富民谱新篇
自治自理能力不断提升。贺岭村党总支部下设3个支部。2021年,中国人寿云南省分公司出资55万元,帮助新建党建活动室2个,实现7个自然村党建活动室全覆盖。云南省分公司还捐赠党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类书籍860本,昆明分公司捐赠儿童绘本、新华字典、牛津双英辞典等600本,共计1460本,充实村里的3个图书馆,丰富贺岭村的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村党总支部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加强支部规范化建设,带领基层组织及各族群众团结务实,以“党建+”模式找准农村治理的着力点,不断激活“红色引擎”,使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优化社会管理体系、探索佤族农耕文化旅游发展之路,用“三步走”让村民凝聚起来,抱团发展,激发村民自我管理意识和内生动力,实现自治自理、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近年来,在做实基础产业发展的同时,贺岭村不断强化党组织引领,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做实集体经济文章。中国人寿云南省分公司出资14万元,帮助贺岭村建立养殖业互助金机制,助力村集体经济壮大。协助全村种植石榴、烤烟、百香果,建成鱼塘2个,争取到茶厂产业扶助金,扶持产业发展。结合贺岭村自然资源优势,采取“水厂+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为群众提供安全饮用水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以有偿服务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发挥地区资源优势,通过合理开发运作,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激活村集体经济活力。
民族文化传承不断发扬。贺岭村是佤族“拉木桥”传统仪式的发源地之一,组建了村民族文艺队,传承发扬“拉木桥”民族艺术。文艺队除了在传承民俗民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外,还充分发扬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精神,通过文艺演出等各种方式,不断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脱贫攻坚政策等。创作了《吃水不忘挖井人 幸福不忘共产党》《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和《党的政策比金子还珍贵》等一批爱党爱国歌曲,民族文化与红色教育得到有效结合。
下一步,中国人寿云南省分公司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协助统筹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沿边优势,为贺岭村实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贡献力量,与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