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路到汽车再到智能手机……中国制造在非洲大受欢迎。如今,来自中国的智能交通系统又将在非洲大地落地扎根。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是非洲最大城市之一,常住人口约500万,交通拥堵是一大顽疾。在当地,乘坐公交车是市民重要的出行方式,但在公交车上没有无人售票设备,有的车站没有指示站牌,8公里的路程常常需要乘车1个小时才能抵达。到了交通高峰时段,在公交车站排几十米队、等上半小时都是家常便饭。亚的斯亚贝巴民众和市政府对于当地交通的智能化升级需求极为迫切。
2022年3月中旬,亚的斯亚贝巴市长阿达内克·阿贝贝在社交媒体上连续发布6条消息,宣布和来自中国的海信与山东高速联合体签约,在未来两年打造一套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智能管理系统。
为了达成这次合作,来自海信的工程师陈效文已经在埃塞俄比亚准备了近3个月。陈效文说:“在埃塞,我一边看到实际的交通状况一边在心中想方案,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因地制宜”。
由于智能交通有很强的国情特征和地域特征,不同国家乃至不同城市面临的问题都各有差异,要解决问题就得深入当地、因地制宜。为了彻底摸清当地交通状况,陈效文带领团队多次利用工作间隙去街头探查公交车、站点、场站等实际情况,反复浏览获取到的音像资料,终于磨合出了一套适合埃塞国情的智慧公交实施方案。
据悉,该项目建设周期为21个月,项目建成后,亚的斯亚贝巴市民通过手机、电子站牌就能及时了解车辆到站信息,将极大减少等待时间,提高社会运营效率。同时,驾驶员的行为也能被全程监控,如出现疲劳驾驶,车辆自动实时报警,当地的公交管理也将实现从经验管理到信息化科学管理转变。
埃塞俄比亚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也是中非产能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国家。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关积珍表示,此次中国企业中标埃塞亚的斯亚贝巴智能交通系统改善项目,不仅将助力埃塞打造“一带一路”新样板,也对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这个项目是世行贷款项目,是国际化规则运作的,能够中标是对企业综合实力的反映,说明中国企业具备了与国际企业在海外智能交通市场同台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意味着中国的技术标准开始系统性走向海外市场,是一个重要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