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烘烤类面点中知名度最高、覆盖面也最广的,兴许要数烧饼了。在启东吕四,有一款被誉为当地食文化图腾、享有不亚于文蛤“天下第一鲜”盛名的神奇烧饼,那就是缸爿。
吕四,古称白水荡,又名鹤城,滨江临海,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古镇。我上次去吕四,刚好是立夏时节。清早的吕四,宁静而安详。正当我独自于斑驳老街上闲逛之际,忽闻得一阵混杂着芝麻和小葱味的饼香,遂循着那味前行,发现在不远处一所有着浑然天成古味的老屋门前,排着一溜的长队,香味正是从那里飘散开的。
凑近一瞧,尘泥渗漏的老宅内,夫妻二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流水作业”。男主人马不停蹄地揉搓着案板上的面团,随后一个个扔给边上的妻子。妻子接过面团,麻利地略作按揉、拉长,将面团搓成条后再用擀面杖压扁,并在面皮中间擀出一条线,抹以脂油,撒上椒盐和葱花。
瞧这情形,我原以为夫妻俩做的就是普通烧饼,按理此时便可入炉烘烤。但随即便发现我那判断是错的,因为店家并未急着将面皮入炉,而是先由女主人将面皮的两边向中间叠成三层,再度用擀面杖擀过,复又拉长,摊在案板上,执刀斜切成平行四边形的胚子后,再由男主人在胚子两面刷上糖稀,细密地撒上芝麻,这才双手蘸上水,一手托起饼坯,一个挨着一个整齐地贴到缸里的铁板上。看他那一连串动作,快、准、稳,颇有些武林高手的架势。
再看烘饼的那口烘缸,也颇有奇特之处,有点类似于无底倒扣的大缸,只是在里面安装了一个可以转动的铁板。随着手柄的摇动,操作者能随时随地察看饼的烘烤状况。
目睹了店家行云流水般的制作过程后,我决定排队买两个饼尝尝。在等候过程中,队列中一位当地老者告诉我,此饼叫“缸爿”,因据坊间流传,其最早由吕洞宾亲授,所以又称为“洞宾大饼”或“纯阳大饼”。按吕四习俗,立夏这天照例会给家中小孩买缸爿吃,据说吃了不会疰夏。
一只缸爿的口感好不好,除了发面之外,火候也是关键因素。烘烤缸爿的燃料,过去用的是玉米棒芯,现在多改用无烟煤。此时的男主人,正专心地盯着烘缸,不断地摇动着手柄,使铁板上贴着的饼每一个都被“照顾得当”。不管等候的顾客怎样催促,他只管笃悠悠地在那自顾自地烘饼。
在炉火的炙烤下,饼坯表面慢慢鼓起,颜色变得金黄,面香、葱香、芝麻香渐次冲出炉缸,弥漫开来,让人心醉不已。约5分钟后,男主人终于用长铁钳将饼一一夹出,叠放到一旁的托盘中。
约莫等了有20分钟,新鲜出炉的缸爿终于到手。先仔细端详一番,焦黄的底部,两头略翘,像极了一块打碎的缸爿,名称起得殊为形象。趁热咬下,口感上,外层薄脆,中层绵软,底层酥松,层次感分明。滋味上,葱的咸香,糖稀之微甜,加上芝麻的浓郁,每尝一口,都有一种令人回味的幽香。
相较于常见油酥大饼那种流油溢香,缸爿更适合细嚼慢品。若是时间有宽裕,大可再添一副油条,而后寻一茶馆,一方桌,一杯茶,缸爿夹油条,喝着吃着,间或与邻桌聊聊家长里短,说说轶闻趣事,直生出“不辞长作吕四人”之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