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根据统计,2005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达约200万人,估计2030年患病人数将上升至约500万人,几乎占到全球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的50%,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日前,《大众名医馆》邀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艺鸣,科普讲解帕金森病的预防和治疗方式。

刘艺鸣介绍,帕金森病致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缺少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是其发病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他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帕金森病的退行性病变是多种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基因的改变,使其对帕金森病的易感性增加,加上环境和年龄等诱导因素,最终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

目前已发现和帕金森病发病相关的基因有30多个,在大多数家族性帕金森病人中,遗传因素在其发病因素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有毒环境化合物的暴露也是诱导帕金森病的原因之一,农药、金属元素、双酚A等环境化合物通过与职业、生活接触等方式和途径被人体吸收,可诱导包括帕金森病在内的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流行病学证据显示,饮用咖啡、红茶、绿茶,摄入维生素E、辅酶Q10、鱼油,以及加强体育锻炼可能对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有助于降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因此,中老年群体可以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发病风险。

另一方面,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较为隐匿,也是其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据了解,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较慢的疾病,在不同阶段一般产生不同的症状。早期症状包括睡眠期障碍、嗅觉减退、便秘等,很多患者此时不易察觉,也想不到就医,可能因此延误治疗。而当患者出现帕金森病典型的运动症状,即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时,体内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至少在50%以上,纹状体DA含量减少在80%以上,再行干预的效果并不理想。

“尽管帕金森病一般不直接影响患者寿命,但若患者不及时救治干预,可能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甚至出现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刘艺鸣建议,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当中,帕金森病属于药物治疗效果比较好的一种疾病,因此一旦确诊为帕金森病,患者一定要积极接受干预治疗。

据介绍,由于帕金森病有明显的临床异质性,不同患者个体的临床特征、进展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治疗帕金森病需要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运动疗法等。其中,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首选治疗方法,也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方法。早期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但随着疾病的进展,药物疗效明显减退,或并发严重的症状波动或异动症,这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虽然可以明显改善运动症状,但并不能根治疾病。”刘艺鸣表示,手术对帕金森病引起的肢体震颤等运动症状有较好疗效,但对中轴症状如严重的语言吞咽障碍、步态平衡障碍疗效以及一些非运动症状如认知障碍无明确疗效,甚至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因此,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借助其他的疗法,例如运动与康复治疗、心理干预与照料护理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