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深圳谋划最新蓝图。到2025年,深圳将集聚一流创新资源、营造一流创新环境、培育一流创新集群,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引擎,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深圳原始创新的生力军在哪里?今天起本报推出的“深圳创新热力图”系列报道,将从多层次实验室体系、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世界级科技领军企业四个领域进行直观展示,敬请关注。
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王海荣
4月28日,“鹏城云脑Ⅱ”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AI集群软硬件系统”顺利通过项目验收。这个基于自主可控的国产AI芯片建设的科学装置由鹏城实验室与优势科技力量联合研制,曾在AIPerf500、IO500全节点和10节点打榜中荣获三项世界第一。
“实验室正在努力研制‘鹏城云脑Ⅲ’,将使我国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全球人工智能算力的战略制高点。”鹏城实验室负责人介绍,实验室还在努力推动“中国算力网”的建设,共同打造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算力基石和算力底座。
“鹏城云脑”的建设是深圳重点实验室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一个缩影。《深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深圳原始创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产业创新能力跻身世界一流,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迈向中高端,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
在实现这一规划目标的征程中,各类重点实验室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纵深推进
科技创新“从0到1”,实现基础研究领域的源头创新,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关键。
近年来,深圳锚定基础研究持续发力,逐步构建起包括各类高水平实验室、科研机构在内的实验室体系。除了高校院所,企业也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力量。早在2007年,依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建设了无线通信接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后,华大基因、中兴通讯、光启、中广核等也陆续立项建设了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7年启动建设的广东省实验室由深圳举办或参与的有4家,包括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步入“十四五”,深圳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步伐向纵深推进。由中央批准成立的鹏城实验室聚焦网络通信领域,正全力抢占科技制高点,深圳湾实验室、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被纳入国家战略科研平台建设体系。截至2022年3月底,深圳已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6家、广东省实验室4家、基础研究机构12家、诺奖实验室11家,各类创新载体总计超3100家。
实验室成创新策源地
今年2月,沈卫军正式加入深圳湾实验室担任化学生物学研究所联合所长、转化医学中心主任,此前他一直在海外从事创新药研发工作。
为了让从五湖四海齐聚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开展科研工作,光明区在办公楼的对面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人才住房。沈卫军从住处到办公楼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到50米,楼里还有食堂,让他的日常生活起居没有后顾之忧。
3年来,深圳湾实验室已经成为深圳发展生物制药产业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在系统生物学、计算化学、化学合成、药物开发、单细胞分析等学科领域全职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人才和具有成功产业转化经验的稀缺人才,1000多名在职人员中,科研人员占比超过85%。
自2017年启动建设的诺奖实验室也在开展源头创新、集结创新人才过程中积极作为。201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让-皮埃尔·索维奇教授合作设立的索维奇智能新材料实验室,围绕超分子基础理论开发智能新材料体系。如今,该实验室已拥有科研人员100余人。
众多创新资源齐聚,让高水平实验室成为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的主阵地。
今年3月,鹏城实验室参与研制的全球首个人工智能模型表示与压缩技术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它定义了AI开发接口、AI模型互操作表示、编码格式和模型封装格式。
4月7日,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与鹏城实验室神农平台签订协议。深圳湾实验室坪山中心执行主任李子刚介绍,双方计划在5年内,建立基于国际前沿人工智能算法的深度智能药物设计研发平台。
前瞻布局关键技术矩阵多核并举
在完善深圳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过程中,深圳聚焦未来新兴技术发展趋势前瞻布局关键技术矩阵,培育多元化的攻坚核心力量。
《深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在光明科学城,将以主阵地作为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布局深圳晶泰科技创新药物发现服务平台、深圳湾实验室国际创新与转化中心等。
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引进建设一批城市创新应用实验室和场景实验室。
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鹏城实验室石壁龙园区,支持鹏城实验室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研机构。推进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鼓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两地同步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校企建设联合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