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多样化,除了物质上满足、精神上富足,百姓对绿色宜居生态环境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在青岛,以市民能够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为目标的公园城市建设攻坚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
5月18日,青岛市政府召开发布会,公布了《青岛市公园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利用三年时间,实施滨海绿道建设、山头公园建设、口袋公园建设、林荫廊道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古树名木复壮等工程,在市民身边见缝插绿,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系统性构建绿色生态
阳光草坪、云朵乐园、步行廊道……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的白云山公园示范区段施工目前已经完成。1200株柏乔灌木枝繁叶茂,8000平方米地被植物生长旺盛,置身其中让人心情舒畅。
今后三年,青岛市将充分利用零星地、边角地、拆违地块和现有绿地改造,建设200处口袋公园,让市民直接感受周边环境的变化。与此同时,青岛市以绿化为民、绿化惠民为宗旨,以“公园+”“绿道+”为统领,通过构建1个城市绿道网络、打造100条林荫廊道、推进300处立体绿化、实施1项生态绿化工程来系统推进“12131”工程,实现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目标。
在城市绿道网络建设中,通过绿道充分串联山体、河流、公园、道路,形成公园城市网格体系是其最大的亮点。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副局长耿以龙介绍,滨海绿道规划的核心理念是串联滨海景观资源,最大限度地享受碧海蓝湾,通过绿道串联、生态修复、公园游憩和文化彰显等四方面共建生态活力滨海经济带。
未来,青岛滨海绿道将以“一带七区十湾三境”的结构呈现出来。其中,“一带”是指连续的滨海绿道系统;“七区”是指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胶州市和西海岸新区等七个行政区;“十湾”包括浮山湾、汇泉湾、胶州湾和唐岛湾等十个海湾;“三境”即都市型、休闲型和生态型三种绿道环境。
全方位开放服务百姓
公园城市是一个集生态性、景观性、功能性、文化性、普惠性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美丽家园。建设公园城市,既需要系统性地做好顶层设计,让城市与生态融会贯通;又要兼具公共属性,构建绿色宜人、开放相容的空间,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因此,不同于田园城市、森林城市,青岛市公园城市建设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以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为基本前提,构建全域覆盖的公园体系和联通城市内外的生态网络,把自然生态引入城市,形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新型城市形态。
除了增加公园绿地数量,青岛市公园城市建设还注重满足市民全龄段需求,充分听取市民建议,让公园功能更“接地气”。
浮山是青岛市区内最主要的山体,地貌广阔、地形丰富,是市民休闲放松的“天然”公园。但是,“眼中有美景,脚下无平路”的问题却成为阻挡市民游山的一道“坎”。
为了方便居民上山,今年市北区将再增加一条7.3公里绿道,环绕起徐家东山和浮山两部分,改造后可为市民游山健身提供坐凳、廊架等配套设施。在绿道起始部分,几个月后将建成一处2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为入山市民提供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青岛市还将打通浮山交通障碍,贯通浮山森林公园16.88公里环山绿道。耿以龙说:“我们一直在研究,市民上浮山来看什么?如何能满足市民的需求?我们的想法是全年龄段的人来浮山都能找到喜欢的去处,甚至立足于全国,让全国人都知道浮山有几个网红打卡地。”
据悉,浮山和太平山整治将依托山、海、城等城市自然景观资源和优良的人文景观资源,尊重自然、增加绿量、丰富植物种类,建设景区型的市民公园,实现从环境绿化到文化生态的转变、从植物园林到公共空间的转变、从市民公园到全域景区转变,让市民和游客望山能登山、近山能游园、游园能环山,打造国内乃至国际旅游知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