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6月9日召开的小微金融工作专题(电视电话)会议要求,2022年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目标,确保个体工商户贷款增量扩面。银行机构要层层抓实小微企业信贷计划执行,向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进一步倾斜信贷资源。
银保监会强调,要聚焦信贷供给增量再发力,国有大型银行要确保全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股份制银行要在完成现有信贷计划的基础上,对具备条件的地方进一步增加投放。地方法人银行要用好用足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等政策,进一步做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随着稳增长、稳信贷举措出台,预计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银行会加快信贷投放节奏。在新一轮信用扩张初期,预计大型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会发挥主力作用,凭借资金成本优势提前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放款。同时,对公短期贷款、票据融资预计短期也会明显冲量,有利于宽信用的推进。
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和货车司机,银保监会要求,要合理设定延期还本付息的条件,可适当放宽延期期限。坚持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专业体制机制,抓实绩效考核、尽职免责、不良容忍等机制在基层落地实施。坚决遏制不规范经营行为,严格落实信贷融资收费和服务价格管理规定。
银保监会明确,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要着眼于政策可见、可得、可操作,抓紧制定细化落实的办法。要主动向小微客户公示优惠政策内容、条件和申办渠道,提升客户对政策的知悉度,确保应知尽知。及时优化内部业务流程和配套制度,抓好基层员工培训学习。主动跟进了解客户需求,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延期还本付息、无还本续贷等服务。各级监管部门要组织做好政策宣讲辅导和监测督促,密切跟踪落实情况。
银保监会强调,各级监管部门要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因地制宜出台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推动加强信用信息共享、风险分担。要强化内控合规管理和监管检查,严肃查处钻政策空子、虚构小微企业贷款用途套取资金的违规行为,确保国家的帮扶政策和金融资源真正用在刀刃上。
一直以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企稳恢复的金融支持,是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重要任务。
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53.4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6万亿元,同比增速22.6%。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6.3万亿元。
近年来,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成效明显,但仍存在短板。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举例称,包括激励约束机制发挥不充分、内生动力仍有不足、“惜贷”现象仍然存在等。这既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模式有关,也与小微企业缺抵押、缺担保、缺信息的经营特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