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大多农作物,中药材种植受环境影响更大。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及湖南天岳黄精生态产业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湖南中医药大学2022届博士毕业生刘德果与团队独创“中药鸟巢”,改变了中药材种植靠天吃饭的现状。如今“鸟巢”种植棚已在全国多个省份落地并取得成功,“中药鸟巢”守护着中药材的生长。

独创“鸟巢”,改变看天吃饭的种植模式

八月,进入秋收时节,农田之中满是农户们忙碌的身影,位于一片农田中的“鸟巢”种植棚格外打眼。远远看去,硕大的半球形种植棚呈半透明状,极具现代感的外形与田间的自然质朴有些格格不入。走近端详,棚外是结实的网架撑起的巨大半球形,外面铺上太阳能光伏板,内里更有乾坤。整个中药大棚内采用的是雾化立体无土栽培技术,空间得以最充分的利用。

“因为外形很像‘鸟巢’,所以取名为‘中药鸟巢’。”刘德果告诉记者,为了响应国家“碳中和”的号召,他和团队在建设“中药鸟巢”时,便在外部铺设了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是清洁能源,没有任何污染。这些光伏板发的电,不仅可以维持‘中药鸟巢’的运转,还可以卖到国家电网。”

在“鸟巢”内部,采用的是雾化立体无土栽培技术,辅以智能控制系统的调节。“700平方米的占地,可以种植原本需要5000平方米土地来栽培的药材,这就是立体栽培的好处。”因为是无土栽培,针对不同品种的中药以及每种药材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刘德果及其团队培育出了56种营养液,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调控,使得中药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

“没有土壤的限制,中药材可以长得更大,加上专用的营养液和最佳生长环境,培育出来的中药材品相非常好,有效成分含量平均提高2.56倍。”刘德果自豪地表示,整个“中药鸟巢”的种植体系,具有立体化、智能化、产业化、绿色化的特点,为中医药种植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创新源于热爱,“把东北的人参在湖南种出来”

2015年夏天,刘德果被学校派往浙江杭州学习。在参观当地中医药种植基地时,碰上了台风天气,“基地是露天的,台风和暴雨把药田里种植的药材吹倒了、冲坏了。”心痛的同时,也引发了刘德果的思考。中药种植的弊端之一就是“看天吃饭”,不仅风险大,而且品质得不到保证。

“小时候我得了皮肤病,去了很多医院,后来一个乡下郎中用几味中药把我治好了,当时我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初中时,刘德果开始翻阅中医典籍,学习中医知识,从小对中医学有浓厚兴趣的刘德果决定改变中药种植的现状。

刘德果和自己的学习小组成员展开讨论,提出设想,“打算模仿大棚蔬菜,把中药放在大棚里种植。”经过分析,刘德果发现大棚种植存在占地大、成本高两个问题。经过反复摸索,他提出了“中药鸟巢”的构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刘德果将目光放到了农村,与湖南天岳黄精生态产业有限公司进行了紧密合作,“轻资产模式”应运而生。即农户出土地和劳动力,合作投资公司及地方部门出部分土地和资金,刘德果及其团队提供技术服务及后续加工销售。

“不仅减轻了资金负担,还能为农户增收,两全其美。”2019年,刘德果注册公司并开始运营“中药鸟巢”。刘德果说:“乡村振兴是抓手,产业发展是重点,因地制宜是关键。”刘德果毫不吝啬地分享他的创业经验,2020年,刘德果团队与湖南省天岳黄精生态产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生产黄精著名的平江县种植黄精2250平方米。

刘德果团队的“中药鸟巢”在湖南最先开始建设,团队成员也从最开始的10名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名。

对于未来的打算,刘德果表示,“我想把东北的人参在湖南的‘鸟巢’里种出来,而不是去东北建基地。”相关的技术研究,刘德果和他的团队正在开展。(全媒体记者 田甜 实习生 周旺 李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