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进军,上海正多管齐下,加快多式联运发展,拟通过提高水水中转、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等业务比重,为长江“黄金水道”全面赋能。
近日,《上海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其中明确,到2025年,上海铁路货运量比2020年增长10%,上海港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不低于52%。
【资料图】
上海港水水中转业务持续上升
上港集团近日发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显示,经初步核算,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155.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2.4%左右。
在业内看来,上港集团业绩增长的背后,是上海口岸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根据上海海关数据,2021年,外省市企业经上海口岸合计进出口6.9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64.6%。
其中,水水中转业务一直呈上升态势。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上海港水水中转业务同比增长8.2%,海铁(联运)业务同比增长38.8%。据介绍,今年上半年,上海港水水中转完成1235.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6%,水水中转比例达到54.8%。
“浙江省外贸产品中,近三成从上海港出口,约占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15.4%。”一位行业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上海出新规进一步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为了进一步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发布《上海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出,上海要以提升面向全球的运输服务能力为重点,聚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优化完善,推动货物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效率进一步提高、运输方式绿色化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根据《方案》,到2025年,上海铁路货运量比2020年增长10%,上海港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不低于52%,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浦东国际机场国际进出港卡车航班网络通达城市数增长8%以上,新增城市物流车100%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
为此,《方案》提出,上海要打造高效畅达集疏运体系,优化码头泊位干支衔接,加强海港与内河航道直连,提升东海大桥通过能力,推动洋山深水港区与江河铁公等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加快推进沪通铁路二期外高桥装卸线建设,深化罗泾港区铁路专用线、南港铁路专用线规划研究。同时,上海将推进长三角地区沿江、沿海多模式合作,加强长江沿线联运航线对接,开展江海联运、江海直达等领域合作。
《方案》还明确,未来,上海要完善长三角地区对接上海港的海铁联运通道,大力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探索“航空+”多式联运业务。积极促进“公转铁”“公转水”。
海关政策显效:
长江“黄金水道”显活力
近日,528吨溶解木浆在上海海关所属外高桥港区海关(以下简称外港海关)办理进口转关手续后,在“离港确认”模式下从上海外港顺利转关至江西九江,从企业开始申报、海关放行货物到码头公司放箱仅用时2小时,与传统转关模式相比,企业可节约一至两天的中转等待时间。
推动长三角港口一体化,上海海关发挥龙头海关作用,建立长三角地区海关一体协同工作机制,累计推出104项支持措施。其中,“离港确认”“联动接卸”等政策犹如催化剂,大大提高了长江“黄金水道”的物流效率。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外港海关累计办理海运口岸水水中转货物20.8万票,同比增长2.8%。其中,5.1万标箱“离港确认”模式货物快速转关,业务覆盖长江经济带11省市30多个长江沿线港口。
主线通则支线通,上游快则下游活。“转关模式的优化升级,使通关更便捷,物流更畅通。”上港集团长江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报关部经理林晨说。
和“离港确认”政策一样,洋山港与浙江安吉、独山港之间“联动接卸”监管模式也受到企业青睐。上海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上海口岸通过联动接卸模式共完成进出口18万标箱(其中出口15.9万标箱,进口2.1万标箱)。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