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理财公司“固收+权益”公募型产品今年业绩榜单中,光大理财和建信理财分别上榜3只产品,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平安理财、华夏理财各上榜1只产品。
(资料图)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资深金融研究员黄桂煊广州报道
南财金融终端、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3日,全市场共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113,197只。其中,一级(低风险)产品占比1.74%,二级(中低风险)产品占比82.36%,三级(中风险)产品占比14.37%,四级(中高风险)产品占比1.16%,五级(高风险)产品占比0.37%。
投资性质方面,固定收益产品占绝对主流,占比93.08%;混合类产品占比6.07%;权益类产品占比0.76%;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占比0.08%。
本文榜单排名来自理财通AI全自动化实时排名,如您对数据有疑问,请在文末联系助理进一步核实。
“固收+权益”TOP10产品今年以来净值涨幅超4%
在本期理财公司“固收+权益”公募型产品今年以来业绩TOP10榜单中,光大理财和建信理财分别上榜3只产品,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平安理财、华夏理财各上榜1只产品。
从收益表现看,光大理财的两款产品稳居前两名,投资周期分别为18个月和2年,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分别为4.76%和4.40%。
从波动率看,除光大理财上榜的3款产品年化波动率超1%外,其余产品波动率均在1%以下,从南财理财通课题组监测来看,和同类型产品相比,“阳光金”系列总体波动较大。
从最大回撤率看,仅榜首产品光大理财的“阳光金18M增利3号”回撤超过1%,其余产品最大回撤率均小于1%。
总的来看,在市场急剧波动的情况下,上榜的10款产品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均超过4%,跑赢同期国债指数3.61%的收益率。而对比二级债基表现看,课题组整理发现,今年以来所有二级债基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算术平均值为-3.16%,约两成(21.30%)录得正收益,仅有8款基金(0.93%)收益率在4%以上。
理财公司布局可转债投资
在“固收+”产品中,固收部分常通过加杠杆、信用下沉、拉长组合久期等方式来增厚收益,“+”的部分则配置股票、可转债、期权等风险资产或搭配量化策略。
其中,兼具“股性”和“债性”的可转债作为增厚收益的一大资产,日益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银行理财公司发行的“固收+”产品中不少加了可转债。
近期,光大理财推出了一款“固收+可转债”产品——“阳光金添利增强天天购(30天最低持有)”。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该产品成立于2022年10月27日,投资性质为固收类,风险等级为R2(较低风险),业绩比较基准为2.65%-3.65%,最低持有期为30天,起购金额为1元,实际募集规模为4.45亿元。
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该产品以固收类资产筑底获取稳健收益,投资比例不低于80%,不直接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等权益类资产,也不参与一级市场新股申购和新股增发。同时,该产品投资可转债比例不超过20%。
光大理财相关人士向南财理财通课题组表示,该产品的波动性和预期收益会介于普通固收和“固收+”产品之间,长期看收益高于普通固收产品。
除光大理财外,兴银理财、华夏理财和信银理财等不少理财公司产品底层也投资了可转债项目或可转债基金。
兴银理财的“兴承恒享稳盈12号”为固收类私募产品,2022年二季度末第一大持仓资产为“兴瀚资管-新希望可转债优先配售融资业务(瑞鑫10号)”,占资产净值比例达到64.06%。
信银理财的“固盈象强债稳健两年封闭式1号”2022年三季度末持有的一项非标资产为“华友钴业可转债配资项目1亿元”,剩余融资期限为140天,到期收益分配为5.7%/年。
华夏理财的“龙盈ESG固定收益类G款7号一年定开”2022年三季度末第四、五大持仓资产均为可转债基金,分别是“南方昌元可转债A”和“华夏可转债增强债券A”,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2.52%和2.22%。
可转债投资口径有待明确
去年,“固收+”基金投资转债迎来新要求,不少公募人士证实,向证监会提交债券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申报材料时会收到反馈,提示基金组合配置可转债资产将算入权益投资范围,且可转债投资比例不超过20%。
然而,在银行理财产品中,监管部门尚未针对可转债明确其资产属性和在固收类产品中的投资比例,是否拉齐监管标准,课题组将持续关注。
光大理财上述相关人士向南财理财通课题组表示,可转债属于债券品种,不属于权益类资产,但是考虑其波动性大于纯债,在做产品内部风险评级时会区别于信用债。
“我们根据监管报送,是按照债权类资产来算,但可转债确实在上涨市场里表现出股性、下跌市场表现出债性,所以很难分类。”另一国有行理财公司产品部人士表示。
“目前可转债通常是作为增强策略的一种,作为底层资产来配置,配置比例不高。”招银理财相关人士表示,如果从外规口径看,可转债属于债券的一种类型,是归于固定收益类资产的,但因为转债具有转股的可能,存在类似股票的波动属性,所以在内部风控层面,会把可转债和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合并统计,控制总的波动性资产头寸。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