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金融统计数据如期出炉。11月10日,央行发布2022年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10月,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152亿元,同比少增2110亿元;2022年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7097亿元;截至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

整体来看,10月新增信贷、社融超季节性回落,主要拖累来自居民端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融资大幅下滑。在分析人士看来,在稳预期、稳主体、稳就业、稳民生、稳增长的政策背景下,预计四季度货币政策整体上仍将维持适度宽松基调。

居民端贷款整体疲弱


(资料图)

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152亿元,受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同比少增2110亿元。1-10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8.7万亿元,同比多增1.15万亿元。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减少1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1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2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84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2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90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140亿元。

环比2022年9月、同比2021年10月,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在2022年9月,人民币贷款增量为2.47万亿元;2021年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了8262亿元。

再看分部门的细分数据,居民端贷款整体疲弱。2022年10月住户贷款减少18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4827亿元。其中与居民房贷相关的中长期贷款收缩幅度较大,尽管10月居民中长贷增加332亿元,但同比减少3889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10月新增信贷超季节性回落,总量和结构均相对偏弱。其中,企业贷款仍为新增信贷的重要支撑,短期贷款表现弱于季节性。10月多地疫情反复,消费类信用活动景气度低迷,非制造业PMI服务活动分项数值继续录得荣枯线之下,带动居民短贷走低。

“9月底多项房地产刺激政策集中出台,以降低购房成本、稳定市场预期,但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购房者观望情绪仍浓,10月地产销售旺季不旺,政策效果有待进一步显现;叠加按揭早偿率持续提升,使得居民中长贷同比继续维持少增。”温彬解释道。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指出,从新增信贷来看,在9月信贷大幅冲量后,伴随着宏观经济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企业经营预期持续改善,企业端融资需求持续回暖、项目资金陆续到位、基建和制造业相关融资需求发力,叠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保交楼”专项借款、盘活专项债等积极因素,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增量抢眼,说明市场主体内生信用需求稳步恢复。

庞溟表示,居民端需求有所回落。但中长期贷款仍保持同比多增,说明在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等利好刺激下,市场情绪和预期得到边际提振,居民改善性和刚性住房需求继续得到保证和满足。预计后续零售信贷需求仍存在增长压力和放缓可能,需要警惕居民部门贷款和企业信贷投放分化趋势有可能加剧。

此外,在人民币存款上,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1844亿元,同比多减949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5103亿元,上年同期为减少1.2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17万亿元,上年同期为减少5721亿元。此外,财政性存款增加1.14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048亿元。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存款同比少增,主要拖累来自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大幅下滑,主要是10月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居民投资偏向存款类防守型产品;居民存款同比明显多增,企业存款同比少增(下滑),反映居民消费继续偏谨慎,而企业信贷投资扩张明显。

新增社融超季节性回落

在10月同样下滑的还有社融增量。经初步统计,2022年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7097亿元。1-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8.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1万亿元。此外,截至2022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4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在新增社融方面,具体来看,10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431亿元,同比少增332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724亿元,同比多减691亿元;委托贷款增加470亿元,同比多增643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1亿元,同比少减1000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157亿元,同比多减1271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325亿元,同比多6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2791亿元,同比少337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88亿元,同比少58亿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10月社融增量回落,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321亿元。在2021年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9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7752亿元。

“表内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融资是10月新增社融的主要拖累,信托和委托贷款仍为重要支撑。”温彬分析称。温彬指出,在5000亿元地方债结存限额加快盘活下,10月专项债发行较多,但国债到期量较大,叠加专项债发行节奏错位影响,全月政府债净融资额同比少增。高基数效应和内生融资需求偏弱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

周茂华同样表示,社融下滑,同比明显少增,主要是受新增贷款下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下滑拖累。

对于新增信贷、社融双双超季节性回落的情况,周茂华总结道,主要是国内局部散发疫情等短期因素干扰、房地产低迷表现,以及10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收官等因素影响。从政策角度看,结合此前出台的通胀、PMI数据,国内经济主要矛盾还是在于内需不足,房地产等服务行业仍受抑制;国内稳内需政策仍需要适度发力,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平衡。

年内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

10月金融统计数据也有亮点——M2增速同比维持高位。

数据显示,10月末,M2余额26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21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84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当月净回笼现金255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近几个月以来,M2同比增速维持高位,连月保持在11%水平上方,9月M2同比增长12.1%。同时,10月受到跨节等因素影响,为抚平流动性波动,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上更显灵活特征。

对于10月M2走势,温彬指出,一方面,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和加快推动下,对公信贷投放和非标融资维持一定景气度,有助于拉动M2增速;另一方面,在缴税大月以及5000亿元专项债发行等影响下,10月财政存款增加1.14万亿元,对基础货币形成回笼效应,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10月M2增速环比小幅回落。

“高基期效应叠加专项债发行提速、缴税大月等因素大幅度推升财政存款,使M2增速在见顶后维持缓慢下行趋势,但稳信贷、宽信用带来的信贷投放高景气度继续强力支持M2增速。”庞溟分析称。总体上看,经济恢复动能逐步增强,市场主体内生动能增强,将推动信贷需求稳步回升。

透过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在疫情反复扰动生产消费的背景下,市场主体预期仍弱,叠加季节性效应,宽信用进程有所放缓。温彬直言,前期多项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对信用形成一定支撑,但后续更重要的仍是尽快推动形成实物工作量,避免资金淤积和空转,提升金融运行效率。

而谈及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走势,央行在金融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有条件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

周茂华表示,目前国内货币环境保持适度宽松格局,国内经济结构性问题凸出,预计后续货币政策需要与财政等部门协同配合,统筹防疫与经济恢复;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基调,在总量保持合理适度,更多倚重结构性工具,应对复杂多变环境。

庞溟认为,在稳预期、稳主体、稳就业、稳民生、稳增长的政策背景下,预计四季度货币政策整体上仍将维持适度宽松基调。流动性仍将保持合理充裕,但项目资金、实物工作量、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和弹性增强等因素有可能导致资金面波动性加大。

庞溟强调,未来信贷支持应继续重视和关注总量问题和结构问题,强调对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的支持务求实效、毕尽全功,坚持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可得性、针对性、适配性、精准度、灵活度。要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工具,并通过总量政策、结构政策、价格政策,适时适度、全面发力,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和发展,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并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促进消费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使经济运行尽快回到潜在增速的合理区间之内。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