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锂电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不良状况,国家工信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文进行整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1月18日,国家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查处锂电产业上下游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将及时通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开展约谈和提醒告诫,对违法典型案例公开曝光。

锂离子电池是支撑新型智能终端、电动工具、新能源储能等产业发展的基础电子产品。《通知》指出,近来随着下游需求及产业规模爆发式增长、疫情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国内锂电产业链供应链阶段性供需失衡严重,部分中间产品及材料价格剧烈波动超出正常范围;上下游对接不畅,部分领域出现囤积居奇、不正当竞争;部分环节产能盲目扩张,低质低价竞争时有发生。

“对整个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政策。”国内某锂电池生产企业的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这意味着行业需要进行相关调整。”另一家锂电池生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补充说,随着《通知》的发布,未来锂电产业不能毫无限制地扩大产能了。

为保障锂电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通知》提出,指导锂电企业结合实际和产业趋势合理制定发展目标,在关键材料供应稳定、研发创新投入充足、配套资金适量充裕的前提下,因时因需适度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低水平同质化发展和恶性竞争,建立创新引领、技术优先、公平竞争、有序扩张的发展格局。

《通知》还明确,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要坚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割裂,共同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锂电统一大市场。统筹疫情防控和产业发展,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企业提升疫情防控应对能力,加强对企业的跟踪服务,积极协调企业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遇到的困难。加强对锂电产业链供应链重点项目的管理,联合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相关要求,引导锂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鼓励锂电(电芯及电池组)生产企业、锂电一阶材料企业、锂电二阶材料企业、锂镍钴等上游资源企业、锂电回收企业、锂电终端应用企业及系统集成、渠道分销、物流运输等企业深度合作,通过签订长单、技术合作等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引导上下游稳定预期、明确量价、保障供应、合作共赢。

资料显示,今年1-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387.7万辆,年增113.2%,形成逐月趋势性上升走势,让锂电市场供不应求。受此影响,锂电原材料开启一路上涨模式,到3月份突破50万元/吨大关,并创下51.7万元/吨的历史高位。而目前,国内部分厂家报价已突破60万元/吨,最高价达到61.7万元/吨。

国信证券研报指出,下游需求旺盛,带动三季度锂电池行业业绩保持高增长,营收增速环比向上,期间费用率稳步下降。2022年三季度锂电池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046.0亿元,同比增长87.1%,环比提升5.0%;实现净利润634.5亿元,同比增长135%。

锂电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给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带来挑战。在《通知》发布前,11月9日,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国家层面要打击个别企业原材料囤货与炒作的行为、加强政策引导。”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此前曾抱怨称,“目前动力电池成本占到汽车总成本的40%-60%,我们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而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则称“因为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把几年的努力都摊掉了”。

受原材料价格影响,新能源汽车企业正在进军锂电池行业。11月7日,广汽集团(601238.SH)、东阳光(600673.SH)双双发布公告,其子公司广汽零部件、狮溪煤业与遵义能源矿产集团达成合作,三方计划在当地设立合资公司贵州省东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协议,三方将推进合资公司取得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狮溪镇铝多金属(锂资源)矿床矿产资源的探矿权,并实施矿产地质勘查及后续采矿权的获取。

据咨询机构惠誉解决方案统计,自2021年初以来,汽车制造商对电池上游原材料的投资已经达到21项,其中16项投资于锂行业。这些投资包括直接入股矿业公司和获得供应合同,相关车企有宝马、大众集团、通用汽车、福特、Stellantis集团、特斯拉、雷诺、丰田、比亚迪等。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