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资管新规》正式开启的首年已步入尾声。
(资料图)
这一年对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可谓不易——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叠加股债波动幅度加大,银行理财产品多次直面净值回撤考验。“躺赢”的时代红利已经过去,行业剧烈分化已经到来。面对新起点、新征途,银行理财又将如何启程?
近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22年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暨2022中国银行业年会”在深圳举行。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江苏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何爱华、招银理财产品设计部总经理杨佰戬、平安理财固定收益投资部负责人熊珣“围炉”对话,共同探讨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全面净值化发展之路上的荆棘和曙光。
净值波动的挑战
2022年初以来,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也引发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的波动。在新规首年,全面净值化发展之路给行业带来哪些思考?
戴志锋提出,应对理财产品净值波动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理财子公司、母行、投资者也需慢慢学会接受风险波动。“今年发生回撤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90%,但其实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回撤幅度并不高。”
在杨佰戬看来,2020年至今的多次股债调整带来的净值回撤压力,都可以视为“短期的阶段性的局部波动”,拉长历史时间线来看,这都是正常的历史进程。
“随着投资者教育不断推进、各类市场参与主体的专业能力不断迭代、机构对净值管理经验不断总结和积累,我们对行业未来非常有信心。”她表示,国家层面推出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可以培养投资者长期的投资理念。
熊珣也认为,在资本市场行业体系中,净值型产品在投资端和资金端出现反馈是很正常的情况,管理人、营销渠道以及公众都应适应这种正负反馈的波动。“最重要的是降低客户焦虑,这是这个体系能否走向健康和韧性的关键。”
对此,熊珣提出三个建议:一是面向大众的理财产品要尽可能设计简单,便于大众理解;二是理财产品投资策略要匹配产品定位,投资动作要制式化,投资绩效要稳定;三是渠道部门要站在客户的角度,通俗易懂地讲解产品和金融知识。
理财子渠道建设空间大
年会现场,多位嘉宾谈及银行理财子公司选择渠道合作伙伴的考量,有嘉宾直言“多多益善”,有嘉宾分享了与渠道方开展更深层业务合作的思考,也有嘉宾指出产品竞争力将是未来渠道竞争的核心。
熊珣从资管机构的角度,谈及在产品代销上对合作渠道的主要关注点:一是银行综合实力,客户基础好,理财销售空间大;二是银行合作意愿,银行自身的客户经营策略与理财产品的定位做好匹配;三是净值型产品的销售能力,一些财富管理业务基础扎实的渠道有先发优势。
何爱华则表示,作为销售机构在选择合作方时,首先要考虑客户的感受和诉求。“所有客户在做资产配置的时候不外乎三个核心诉求——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我们在产品管理方面选择主要是围绕客户诉求来的。”
其中,在收益性上,何爱华称,更看管理人过往的历史业绩以及回撤控制能力,也关注管理人的市场口碑和品牌。她认为,较大的存量规模以及稳健增长一定需要良好的、持续稳定的业绩来支撑,更大的规模则代表更多人选择。
杨佰戬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与渠道方的合作还有很多可探索的空间:
一是在客户风险评估方面,银行端掌握的客户金融资产持仓、金融交易行为数据等,可以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更准确地刻画用户行为,更好地判断客户风险偏好等级临界值、投资周期偏好等情况;
二是在投资者教育方面,银行能够直接触达客户,对客户需求和痛点感受更加直观和鲜明,因此银行与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在一些共建生态中,共同传达和探索投资者教育工作。
打造权益投资能力仍需努力
权益类资产投研短板是银行理财子公司难以绕开的话题,增配权益类资产,提高投资回报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如何才能啃下权益投资这块“硬骨头”?
对于“破解之道”,何爱华认为,短期看市场,中期要依靠理财子公司建立自己独特的产品管理体系,长期的改变要靠投资者教育。其中,对于投研体系的搭建,何爱华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需要在原有的债权风险控制体系下加入股权思维因子,更加科学地设计产品和投资策略。
熊珣认为,权益资产的长期回报较好,但短期要能够承受较大的波动。“理财客户对产品收益稳定性的要求比较高,组合风险预算对于风险资产的投放相对有限,这决定了权益类资产在产品组合当中的占比往往不会太高。”
“但是能看到理财产品有机会逐步加大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力度,理财公司增加了不同目标收益和风险的产品创设,权益比例中枢提升,如果未来权益市场回暖,赚钱效应也有望进一步推升此类产品的规模及权益资产的投资规模。作为养老第三支柱的养老理财等这些投资期限长的理财产品,引导客户长期投资,有机会配置更高比例的权益类资产,帮助客户充分享受资产的长期价值。”熊珣说。
“由于不同的历史沿革问题,银行理财子公司需要通过差异化的方式,探索权益投资的实现路径。”杨佰戬认为,可以从三个维度打造自身的权益投资能力:
一是找到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类投研体系的差异化定位;
二是偏向绝对收益的理念贯彻在投资指标设计、产品定位等方面,而非仅强调跑赢市场指数的相对收益情况;
三是人才梯队和能力建设方面,要注重“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挖掘投资专家,组建自己的权益直投团队;另一方面加强和公募基金的合作。
戴志锋也强调,在管理上,银行理财子公司要更市场化、更业务导向、更尊重专业人才,如此才能在银行文化中慢慢融入进股权文化。
“无论文化基因有何差异,未来发展方向都是一致的,直接融资占比提升是大趋势,大家都要拥抱股权时代。”戴志锋总结表示。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