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风中砥砺前行,克险阻而执着向前。海关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8.6%。其中,出口21.84万亿元,增长11.9%;进口16.50万亿元,增长4.6%;进出口相比产生贸易顺差5.34万亿元,扩大42.8%,而且今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已经实现连续11个月的增升,全年延续往年年度贸易顺差已没有任何悬念。在此特别要强调的是,观察中国贸易顺差的持续活跃状态,除了看到绝对体量的扩展外,更应当关注贸易顺差的特定生成背景和结构性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凸显出来的中国全新出口竞争阵容。

出口竞争新矩阵

基于世界经济增长力度明显减弱以及由此生成的外部需求不断走软的影响,今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出口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十分显著的收敛与萎缩。已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美国贸易逆差同比增加782亿美元,而欧元区连续九个月产生贸易逆差,逆差规模达到850亿欧元,为1999年有记录以来最大,其中德国在30年后首现贸易逆差并已经持续半年有余,法国截至目前贸易逆差超过174亿欧元;与此同时,日本贸易逆差创下近43年的最高纪录,其中2022年上半财年(4~9月)贸易逆差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1.75万亿日元,且接下来的两个月继续走高,并在11月录得了2.0274万亿日元的十年最大规模的逆差额度,而韩国则出现了连续八个月的贸易逆差;另外,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头部阵容的印度今年前10个月产生了高达2269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虽然由于成本驱动、产品结构、贸易对象等因素不同所导致的贸易结果各异,彼此之间因此不可进行简单的对比,但中国连续九个月贸易盈余的事实至少可以展示出出口的强大韧性。


【资料图】

同其他国家一样,今年以来中国出口也承受着原材料成本上升和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与煎熬,其中前11个月作为大宗商品的进口原油均价每吨上涨53.1%,煤炭进口均价每吨上涨50.3%,天然气进口均价每吨上涨51.2%,同时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均价每吨上涨6.5%,成品油进口均价每吨上涨28.5%,进口未锻轧铜及铜材每吨上涨1.2%。几乎普涨的进口原材料成本对出口企业利润无疑构成了不小的侵蚀,但即便是在这种残酷背景下,中国出口还能在国际市场赚到相当亮眼的贸易盈余,足以说明企业自身消化与稀释上游成本压力的功力与财技。

一国贸易进出口往往与汇率因素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动关系,即本币贬值有利于增加出口,相反升值则抑制出口。从统计数据看,以人民币计算,前11个月我国贸易顺差扩大42.8%,而以美元计价,增幅则为39%,显然,今年以来人民币贬值对支撑中国保持贸易盈余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必须注意的是,今年至今欧元与日元对美元的贬值幅度要大大超过人民币,同时韩元、印度卢比的贬幅都远在人民币贬值之上,也就说,在出现竞争性货币贬值的汇率环境下,在人民币贬值幅度大大小于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贬幅的基础上,中国仍能保持顺差优势,这绝对不是汇率的单一牵引因素所致,尤其是中国出口产品与日本、韩国和印度存在着较大的重叠,在后者集体大幅贬值而人民币贬值幅度小得多的同时还赢得了不错的顺差,从产品的结构性归因看,肯定隐含着中国产品在功能到质量的提升以及用户体验度和满意度等优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按照国际贸易理论,贸易方式主要包括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及协定贸易等,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是最普遍的贸易方式。一般贸易是指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单边进口或单边出口的贸易,加工贸易指企业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和元器件,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再出口的经营活动。统计数据显示,前11个月我国一般贸易出口13.91万亿元,对出口贡献达63.7%,加工贸易出口4.93万亿元,对出口贡献占比为22.6%,而从增幅来看,前11个月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7.2%,加工贸易出口增长3.0%,前者高出后者近14.2个百分点,这种结果说明,本土企业充当了稳定外贸出口大盘的主力,但同时前11月加工贸易依然实现了正增长,而国内加工贸易中外商投资企业占比逾70%,足以说明许多外资企业通过在中国的投资与出口所形成的盈利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也凸显出中国市场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与黏性。

拉长时间看,我国贸易顺差已经连续保持了长达27年零11个月的时间,但物换星移,今天中国贸易顺差绝对不可再用传统路径依赖认知来解释,即通过劳动密集型产品与低附加值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所赢取的。观察出口行业与产品结构阵容,服装、玩具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前11个月虽取得了3.91万亿元的出口正收益,但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下降至17.9%,与此同时,机电产品出口全线上扬,行业增长幅度达到8.4%,同时多达12.47万亿元的出口规模占到了出口总值的57.09%。很显然,我国出口贸易正在朝着国际产业链的上游移动,出口结构处于不断优化中,国际竞争力在显著提升。

东盟之所以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除了双方传统的紧密贸易关联外,最重要的是今年1月1日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双边关系推向了一个更为稳固与更为广阔的新时期。因此,从出口区域地看,东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得到更坚固的夯实,前11个月我国对东盟出口3.42万亿元,增长22.2%;自东盟进口2.47万亿元,增长7.4%;对东盟贸易顺差9500亿元,扩大93.4%。同时今年11月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合计进出口12.54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区域合作紧密、多元化国际市场布局继续优化。RCEP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并且在RCEP之下,成员国能够公平地享受到从25%~90%以上商品的零关税,贸易成本大大降低,特别是在全球地缘政治因素变得日趋敏感以及中国与欧美贸易关系所掺杂的微妙因素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作为RCEP核心阵营的东盟国家与中国贸易关联走向不断紧密与深入,可以期待的理想结果就是最大程度地分解我国未来出口的不确定性风险。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国对外贸易由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与民营企业三大主体阵容所构成,其中民营企业越来越成为了我国进出口的强大主力军。数据显示,从出口来看,前11个月民营企业输出产品13.22万亿元,增长18.1%,占出口总值的60.6%,相比之下,同期国有企业出口1.72万亿元,增长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6%,前者出口增幅高出后者一倍之多,并事实上成为了我国贸易顺差的最主要贡献者。就民营企业而言,商品出口到境外目的地,更多地会被当地政府尤其是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给予较为高度的市场化与竞争化成色的认知,相应地所受到的贸易干扰甚至制裁也要小得多,因此,在出口主体完善方面,如何形成国有企业做后方、民营企业打前站的全新出口架构就成为未来我国继续保持与巩固出口竞争力的关键。

国际收支更趋平衡

观察中国贸易顺差,既不能停留在表层的数据整理,也不可满足于大致的轮廓画像,更不能止步于浅层的静态描述,而是应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同时还需剥离现象触及本质以及淡化感性与尊崇理性。本着这样的认知逻辑,我们可进一步地从出口贸易持续顺差的结果中过滤与抽象出如下几个有意义的结论:

首先,中国对外贸易运行在国际收支平衡的良性轨道之中。国际贸易往往贯彻着双赢或者多赢规则,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而言,并不是自我顺差规模越大越好,否则就可能破坏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平衡关系并可能招致意想不到的贸易摩擦。按照国际经验,经常项目顺差控制在GDP的4%之内代表该国的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历史上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年度最高值一度达到7%,随后便一直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已经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3%,名义GDP为87万亿元,若算上接下来连续两个月的经济增加值,我国前11月贸易顺差绝对值(剔除同期服务贸易逆差)占名义GDP的比重大约在3.6%,说明我国贸易顺差处于合理区间,贸易收支平衡有望在此基础上得以延续。

其次,中国经常项目贸易正在进入越来越均匀的搭配状态。除了货物贸易外,经常项目还包括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保持顺差不同,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存在着逆差,而且逆差已经存续了27年之久。从理论上说,经常账户中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互为顺逆差也算是一个较为不错的匹配状态,而且实践中出现“双顺差”的国家也不多见,只是动态来看未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货物贸易顺差会逐渐减少,与此同时,服务贸易出口会得到显著改善,特别是在去年大幅同比下降69.5%的基础上,今年前10个月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延续了不断收敛的趋势,逆差规模降至2022.6亿元,且不排除未来可能扭转为顺差的可能,同时说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在经常项目中的占比关系更趋均衡,反映出的是中国出口竞争力的不断升级以及中国出口结构配置的深度优化。

再次,中国国际收支的平衡空间有望在结构优化中打得更开。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国际经济学先驱罗伯特·蒙代尔的观点,一种商品可通过贸易和投资两种方式进入他国市场,投资是对贸易的替代,同时,与经常账户一起,连同资本与金融账户更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一国国际竞争力的真实状况。跟踪发现,与经常项目持续保持顺差完全不一样,我国资本项目一直表现为逆差,根据国家外汇局的统计数据,今年前10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直接投资)金额10898.6 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同期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274亿元,同比增长10.3%,虽然同期证券投资以及其他投资存在着一定规模的顺差,但依然不能改变资本逆差的事实。动态地看,伴随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力度的加大,外国直接投资将持续扩容,资本项目逆差趋势还会延续,只是同时我国实体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力也会显著增强,而且由证券交易、国际贷款等构成的对外间接投资也必然伴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双向开放而加速扩容,资本项目逆差可能因此呈现主动性的渐次收敛,进而更有效地支撑起国际收支总体平衡的良好格局。

最后,中国货物贸易顺差还存在着一定长度的时延。虽然我国货物贸易顺差规模会逐渐减少,但显然不等于短期内就消失,而且在资本项目继续维持逆差以及服务贸易逆差惯性仍在的情况下,保持经常账户中的货物贸易顺差至关重要,构造出经常项目小幅顺差以及资本项目小幅逆差应当是我国国际收支最为理想的平衡格局。动态来看,我国贸易品部门企业依然具有全要素生产率的竞争优势,而且伴随着国内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诸如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更为强劲出口替代阵营的出现,货物贸易的出口优势还会进一步彰显。不仅如此,对比历史,理想状态下,英国的经常账户贸易顺差曾持续130年,美国的贸易顺差持续了93年之久,德国的贸易顺差也接续了62年,日本的贸易顺差连续递延了33年,而至今只有27年的中国贸易顺差显然还没有走完全程。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