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作为其中最常见的侵袭性恶性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现阶段经标准免疫化疗后,约30%-40%患者仍会复发。不过,这一情况有望改变,现在淋巴瘤治疗再添“重磅武器”,广东近日开出首张维泊妥珠单抗处方。

“全球首个靶向CD79b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就相当于在‘导弹’上装上核弹头,定向攻击肿瘤,杀伤力更大。”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淋巴瘤中心首席专家黄慧强教授接受采访时介绍。


【资料图】

每5分钟就有1人被确诊为淋巴瘤,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黄慧强教授介绍,淋巴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肿瘤,我国每年至少有10万新发病例,这意味着,大概每5分钟就有1人被确诊为淋巴瘤,且该病的全球发病率以每年2%-4%的速度缓慢上升。以常见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例,在过去的20年内该病的发病率往上递增,这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有密切关系。

与此同时,淋巴瘤的诊断仍面临挑战,这主要与淋巴瘤的分型多、疾病复杂有关。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后者占90%,分型有一百多种,可以说是一组恶性程度差别很大的疾病。

疾病本身复杂,加之发病时症状缺乏特异性(以发热、体重突然减轻、淋巴结肿大为主),而且一旦发病后进展迅速。

给导弹装上核弹头,降低复发相对风险达36%

淋巴瘤的治疗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每年接诊的新诊断淋巴瘤患者1200—1400人,是全国接诊淋巴瘤患者最多的医疗机构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实行淋巴瘤多学科MDT制度的中心之一,其淋巴瘤治疗整体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以发病人数占淋巴瘤30%—40%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例,目前治疗后的五年生存率超过70%,如果是早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后的五年生存率甚至可以达到80%—90%。

黄慧强教授介绍,淋巴瘤的药物治疗取得现在的成果也是几代人共同努力取得的。一开始,是使用单纯化疗药物,效果没有那么理想。大概在二十年前分子靶向药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诞生后,联合化疗药使用,这就是“R-CHOP方案”,使得疗效进一步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提高至少10%到15%。

“这个数字可能大众听上去不觉得大,但在我们专业领域,实际上是非常大的进步。” 黄慧强教授介绍,R-CHOP方案目前已经成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方案,近几年来,每当有新的药物出现,临床研究人员就将R-CHOP方案与新药联合使用,但一直没有取得突破,直到两年前全球首个靶向CD79b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维泊妥珠单抗问世后,革新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结果。

“我们原有的R-CHOP方案就相当于用导弹去攻击肿瘤,联合使用维泊妥珠单抗后,就相当于给导弹装上了核弹头,对肿瘤的杀伤力更大,由于它是定向攻击肿瘤,对人体的副作用并不会明显增加,老人也能够耐受。” 黄慧强教授解释。

据了解,有研究显示,新的治疗方案用于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可降低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的相对风险达36%。

提高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医患双方都要努力

虽然我国部分一线城市淋巴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已经高达60%-70%,但是根据2018年数据,中国整体淋巴瘤五年生存率仅38.4%,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提出的2030年总体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达到46.6%的目标仍有一段差距,这与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淋巴瘤诊疗水平有一定关系。

对此,黄慧强教授建议,要改变这一现状,医生、医院、患者多方都需要努力。对于医生,他希望有更多的医生要注重恶性淋巴瘤这个专业,投入时间去接受淋巴瘤诊疗专业培训、学习。对于医院,要加强专科建设,不能满足于“会治疗白血病就会治疗淋巴瘤”。对于患者,也要有专科就诊的意识,在目前优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到有淋巴瘤专科大型医院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再回到当地接受治疗,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提高疗效,这是当下比较现实可行的方法。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