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晶圆代工龙头均发布了2023年一季度财报。中芯国际营收和利润都出现同比下滑,期内营收为14.6亿美元,同比下降20.6%;归母净利润2.31亿美元,同比下滑了48.3%;毛利率为20.8%,处于指引的上部。

华虹半导体则营收利润双增,第一季度销售收入为6.31亿美元,同比上升6.1%;归母净利润1.52亿美元,同比增长47.9%;毛利率32.1%,同比上升5.2个百分点,但是环比下降了6.1个百分点。

对比来看,中芯国际营收体量是华虹半导体的2倍多,不过两者专注赛道有所区别,中芯国际主要集中在逻辑芯片工艺,华虹半导体聚焦特色工艺。特色工艺包括功率器件、嵌入式存储、电源管理芯片等,所需的制程工艺相对低,但是由于汽车、工业领域需求量猛增,拉动了特色工艺市场。


(资料图片)

华虹半导体总裁兼执行董事唐均君表示,尽管当前芯片领域低迷状态尚未改善,部分客户库存还处于较高水平,公司强化与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产业链客户的业务协同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以求壮大公司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功率半导体等平台的市场供给,使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运行。

而中芯国际收入占比较高的智能手机、消费电子市场持续疲软,压力不小。在日前的业绩说明会上,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表示,一季度集成电路产业整体处于底部,工业和汽车领域相对稳健,手机和消费电子产业链库存依旧高企。市场对已有的旧产品,尤其是量大价低的标准产品需求进一步下降。

但是,赵海军指出二季度将呈恢复态势,“二季度我们预计公司产能利用率和出货量都高于一季度,销售收入预计环比增长5%~7%,平均晶圆单价受产品组合变动的影响,环比下降,毛利率预计在19%~21%之间。”

一季度汽车、工业带动晶圆代工增量

华虹半导体财报显示,一季度业绩增长动能来自新能源汽车和工业市场。

从技术平台上看,华虹半导体本季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8.2%至2.39亿美元,主要得益于MCU及智能卡芯片的需求增加;分立器件销售收入2.33亿美元,同比增长28.3%,主要得益于IGBT及超级结产品的需求增加。

而这些特色工艺产品的需求市场正是汽车和工业场景,存储、逻辑芯片则同比下滑。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销售收入3180万美元,同比下降45.7%,主要由于NOR flash产品的需求减少;逻辑及射频销售收入同比下降58.9%至3920万美元,主要由于CIS及逻辑产品的需求减少。

当前,华虹半导体也在继续扩大特色工艺的产能。唐均君表示,2023年内,公司的无锡12英寸生产线将逐步释放月产能至9.5万片,并将适时启动新产线的建设,为公司特色工艺的中长期发展提供产能支持。

从中芯国际的产品应用看,智能手机的营收占比进一步降低,本季度占比为23.5%,2022年四季度和一季度都在28%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一季度开始中芯国际对收入应用分类进行了调整,新列出了“物联网”应用,和智能手机、消费电子并列,取消了原先的“智能家居”。

赵海军解释道:“我们把原有的智能家居分类做了拆分,其中的智能电视、智能锁、机顶盒等细分项归属到消费电子,调制解调器、局域网相关的网络连接类细分项归结到物联网。”

一季度调整后的分类来看,智能手机、消费电子、物联网和其他类别占比分别为23.5%、26.7%、16.6%和33.2%,目前汽车芯片包含在其他类比中,而中芯国际也计划在汽车领域拓展新空间。

“智能手机收入环比下降超过两成,消费电子和物联网收入环比持平,其他类别下的车用相关收入继续增长,40纳米嵌入式存储工艺等汽车平台陆续推出,我们也期待相关平台收入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成长逐步上扬。”赵海军说道。

同时,他也指出现在客户的需求是,原来消费电子和工业应用的产品,都要做成可以兼容汽车,从而可以让产品适用于三个场景。“如果产品没有达到汽车等级,只能做消费类,客户就会很犹豫,因为他希望这一个产品能够主打好几个领域,中芯国际今年另外一个重点,就是把所有的消费类的、工业界的平台都全部加大力量,能够在汽车级别上进行验证。”

近年中芯国际也在扩大相关的产能,据介绍,中芯深圳主打高压驱动,摄像头芯片和功率电子;中芯西青主打模拟和电源管理产品,中芯京城和中芯东方的产品平台更多元化,以填补市场空缺。目前中芯深圳已进入量产,中芯京城预计下半年进入量产,中芯东方预计年底通线。

二季度中芯预计触底回升华虹下调毛利率

当前芯片低谷无需赘言,大家更关注未来的预期和可见度。从中芯国际对自身业务的判断来看,今年二季度将有回升好转。

赵海军在业绩会上谈到了三方面的依据:“第一,相比三个月前,全球市场虽然还处于底部,但近期我们在不同的领域察觉到中国客户信心的回升;第二,部分标准产品需求已经触底,去年率先进入去库存阶段的高压驱动、摄像头芯片和专用存储器领域出现向好的变化;第三,国内终端整机公司积极创新,推进新产品和新性能的实现,公司的订单快速增长。”

同时,赵海军进一步指出,目前中芯国际40纳米和28纳米节点已经恢复满载状态,然而短期内受限于产能平台的配套等问题,新产品实现快速收入增长,还需时间。

趋势有所回暖的情况下,投资者们仍关注中芯国际二季度的恢复是否可持续?

“中芯国际二季度开始回来,是靠两个做法,一方面是旧的产品不会增加订单了,我们在全力做新产品,新产品没有库存,一旦验证后进入整机供应链,一定要做到有3~5个月库存才会进入一个平衡的状态。”赵海军分析道。

另一个突围的方式是在萎缩的市场里面增大自身份额,他表示,这需要客户和中芯国际一起努力,随着客户市场份额增长,就带动中芯国际新旧产品的量。

并且赵海军强调:“新产品这件事应该能持续很久,整机领域,无论是手机汽车还是电视,显示器还是工业产品,比如在中低端的WiFi互联一旦投进去,现在只是开始备货,真正要投入再交付,起码是一年的事情。同时中芯国际现在没有做任何订单的取消,或者是做特别大的调整,规划每年增加一个月产能5万片12英寸晶圆的工厂。”

展望2023全年,中芯国际表示,虽然二季度收入触底回升,但下半年复苏的幅度还不甚明朗,整体来说,尚未看到市场全面回暖,因此对于全年的指引维持不变,也就是销售收入同比降幅为低十位数,毛利率在20%左右。

然而,华虹半导体预计其二季度毛利率约在25%至27%之间,低于一季度的32.1%。花旗发布研究报告称,华虹半导体长期增长动力将来自于汽车行业,在当前疲弱的宏观背景下短期有调整压力。

光大证券研报也指出,虽然华虹半导体在核心产品具有技术优势,但考虑到下游行业景气度下行,叠加新产能伴随而来的折旧增加,预计公司盈利能力或承压。

值得一提的是,港股上市的华虹半导体即将回A上市,拟募资180亿元。5月17日,上交所将审核华虹半导体的科创板IPO事项,备受市场关注。光大证券认为,后期华虹半导体A股上市有望驱动估值进一步提升。

芯片市场需求持续分化

再看需求面,目前市场还在继续分化。

首先,无论是中芯国际还是华虹半导体,都指出新能源汽车、工业等相关需求还在稳定上升渠道。多位上游产业链人士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尤其是围绕着新能源领域,今年一季度明显带动增量。

赵海军说道:“工业类和新能源汽车类的需求一直很紧张、供不应求,但是(中芯)不能做太多的量。原因是像汽车产品有11类1600多种,我们现在的产品型号并没有那么多,所以单一型号不可能充很大的量,这么多型号要做慢慢验证。”

而最大的产能消化领域还是在手机等电子消费市场,这一部分需求持续下降,也导致半导体厂商利润承压。仅从中国市场看,IDC的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544万台,同比下降11.8%。2023年开年依然低迷,延续2022年以来每季度出货量同比下降幅度超10%。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指出,从出货角度来看,到目前为止尚未看到中国手机市场有明显反弹的迹象。虽然最近两个月有厂商部分机型零散加单的情况出现,但主要集中于销售较好的机型后续追单以及厂商趁上游和物料价格处于底点提前备货,并未出现大规模集中加单的情况。未来2023年的中国手机市场走势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赵海军还指出,需求不振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大家去年量定多了,“即便是需求没有下降的应用,由于库存太多今年下的单就比去年少,今年是销库存,去年是降库存。”

虽然消费电子市场整体惨淡,但是需求正在结构性恢复。

赵海军就表示,智能家庭的相关需求在回升,比如照明灯、LED灯的驱动电路、节能电路,或者是建筑外表面装饰照明灯,原来好几年没有做,现在一下子需求量骤增。消费类产品中,全球的中低端的WiFi、互联需求旺盛,供不应求,有明显回升。此外,一些小产品陆续补仓,补充比例较少的品类,然后去市场上甩货量大的品类。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