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资料图片)

上海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总部位于上海张江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世界观察长三角科学技术转化的绝佳“窗口”。长三角国创中心是由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牵头,联合江苏、浙江和安徽相关机构共建的综合类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坚持“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的理念,面向长三角区域构建集创新资源、技术需求和研发载体于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日前,记者专访长三角国创中心副主任、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谭瑞琮,聚焦长三角国创中心在技术创新上如何跨越“死亡之谷”,又将如何引领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

推动技术跨越“死亡之谷”

长三角国创中心被称为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试验田”,通过“项目经理制”“团队参股”“拨投结合”和“产教融合”等创新举措,破除制约创新要素流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壁垒障碍,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集聚了更多高水平创新资源,更高质量服务长三角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激光产业是我国长期重点支持和发展产业,激光器产业已成为千亿级产业,但我国激光器的中高端激光材料和器件长期严重依赖进口。

长三角国创中心引进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董永军博士项目团队开发面向汽车级、工业级及军用等领域的中高端激光晶体材料和器件。团队突破了晶体材料键合核心技术,实现激光功能材料、散热材料等多种材料的无胶键合,大大简化激光器件的封装步骤。不仅能直接提升散热性能、降低封装成本,更有效提升激光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推动激光器件封装技术的微型化发展。

今年1 月,上海长三院与宝山区合作以“拨投结合”“先投后股”方式,按1∶1 比例共同出资3000 万元支持项目公司——上海芯飞睿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宝山,目标产品有望在汽车雷达、测距测绘、医疗及半导体加工等细分市场塑造引领优势。

“国创中心聚焦前沿早期风险度高,但可能对未来产业和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填补空白的一类技术项目,选聘项目经理团队,孵化成立核心团队绝对控股的项目公司;通过专业研判,国创中心利用财政资金给予前期投入支持,宽容失败。待项目完成既定研发任务并启动融资时,前期国创中心支持资金按市场投资价格转化为公司股权。”谭瑞琮表示,在国创中心的专业研判之下,这种模式不仅加速技术成熟,推动更多前沿性、颠覆性、原创性技术跨越“死亡之谷”,还能引导市场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技术领域投资。

目前,长三角国创中心在上海和江苏布局建设专业研究所、集成创新平台、功能型平台等93 家,与长三角区域行业龙头企业共建317 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提出1391 项技术需求,企业拟投入金额48.65 亿元,达成技术研发项目460项,合同金额达13.86亿元。

发挥三省一市比较优势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上海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主力军,始终扮演着“龙头”角色,发挥着独特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针对长三角国创中心如何发挥长三角三省一市各自比较优势,加强协同创新,持续有效推进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谭瑞琮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要进一步发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优势,强化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谭瑞琮认为,一方面充分联动苏浙皖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以长三角为基础吸引集聚全球高端人才和创新成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链接导入全球创新资源;同时,提供跨国公司“全球化”向“本土全球化”转变所需生态,推动本土高水平创新创业。

其次,聚焦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以“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的理念优化产业结构,引进、打造一批高水平、有核心竞争力的研发型企业,以市场化的方式为长三角乃至全国企业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

此外,要进一步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推动金融资本助力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按照市场规律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参股有发展潜力的初创硬核科技企业。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科技金融支持机制,实现上海科创中心与金融中心的联动融合,塑造上海引领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对于苏浙皖地区,一是要深化创新驱动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开放合作、优势互补、各扬所长,培育发展高技术含量和高经济附加值的产业。二是加强对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掌握企业技术难题和创新问题,充分利用上海优质创新资源解决难题、服务当地企业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三是鼓励本地企业主动对接上海、南京、杭州和合肥等地的高校、科研院所等科创资源,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

谭瑞琮表示:“利用好‘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允许财政资金为技术消费买单,谁出题、谁出钱,谁接题、谁用钱,打破科研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地域局限,不断丰富科创共同体建设,让资源在长三角区域畅通流动。”

新民晚报记者 吕倩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