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稳增长压力下,提升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回升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存量业务过渡期是否会继续延长备受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人士认为,这次大概率不会再次延长了。一位城商行零售部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互联网渠道尤其是14家平台相关贷款业务已经整改完成,同时绝大多数银行相关业务也整改完成,再次延长没有必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另一家城商行零售部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前延长的过渡期已经足够部分银行完成业务整改了,监管部门这次不会再次延长过渡期了。在其看来,此次过渡期是否会再次延长与经济形势没有太大的关系。
2022年7月12日,原银保监会曾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下称《通知》),决定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存量业务过渡期至2023年6月30日,原过渡期为2022年7月12日。过渡期内,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新增业务应当符合《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和《通知》的要求。
而在《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中,商业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互联网贷款的比例要求、地方法人银行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两项规定从自2022年1月1日起执行,存量业务自然结清。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部分商业银行的互联网贷款业务特别是合作贷款业务,面临到期合规的压力。并且,《通知》又针对自主风控提出有关具体监管要求。为审慎推进整改、创造更好条件,避免因业务停办产生收缩效应,影响小微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有必要对过渡期作出统筹安排。”当时,原银保监会对于过渡期延长的原因解释称。
互联网贷款存量业务整改的关键与合作机构有关,尤其是头部互联网平台,此前监管部门曾多次约谈相关部门对业务进行整改。
今年1月,原银保监会曾表示,14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专项整改已经基本完成,少数遗留问题也正在抓紧解决。后续将实行常态化监管,鼓励平台企业合规经营,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引导平台企业金融业务规范健康发展,提升平台企业金融活动常态化监管水平。”今年4月,央行也表示。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每月定期向监管部门报送整改情况的压力下,尽管过渡期延长至今年6月30日,但不少商业银行已经在去年底完成了整改任务,并进一步提升了相关业务合规要求。
一家华南地区股份行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行互联网贷款从2020年就按原银保监会的要求调整产品方案,目前已经整改完毕,包括产品期限、额度等等。
一家福建地区的城商行人士表示,该行在2022年严格完成联合贷款整改,为此还将相关平台互联网贷款新规改造列为科技建设的重要需求。
“2022年我行建立各类合作机构准入白名单机制,并实施分层管理,持续对合作机构进行定期(每年至少一次)风险识别、评估,强化互联网贷款风险控制主体责任,不将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的关键环节外包,加强合作方风险排查,严格控制助贷业务。”一家山东的城商行人士表示。
去年8月,原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还表示,一些村镇银行贪大求洋、偏离主业,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开展存贷款业务,对于这些乱象,开展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互联网贷款已基本出清,互联网存款大幅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与《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保持一致,过渡期均截止到2023年6月30日。《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施行前未取得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或者未进行企业征信机构备案但实质从事征信业务的机构,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8个月内完成合规整改。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