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去公司上班,出门发现钱包没带,一切照常。第二天小李去上班,发现手机没带,小李只能回家拿了,因为没有手机‘寸步难行’。”在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黄浦代表团小组审议中,市人大代表戴柳用一个生动的案例表达了“数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得与会代表们会心一笑。
在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到,将围绕城市数字化转型等重点工作,强化立法管理,提高立法质量。制定或修改公共数据管理、“一网通办”法治保障等地方性法规。小组审议中,“数据立法”成了不少代表们所关切。
戴柳分析说,小李为何要回去拿手机?因为手机“凝结”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人们现在离开数据,基本上就没有着落。“去年,上海成立了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可见上海的决心。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城市数字化一定是重中之重的议题,也是变革上海的重要抓手。”
数据立法,不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某种程度上也是整个社会的重点变革,戴柳说,数据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毒药。立法才能更好地明晰边界,保护隐私。
去年11月,上海零星出现新冠确诊病例时,一对周浦镇的夫妻“中招”,很快,他们孩子的信息就在网上流传,包括年龄和就读学校。戴柳有些抱不平,小孩子核酸是阴性,并没有被感染,可是他的个人信息在网上被爆出来,这对一个没感染的人来说影响是很大的。同学会怎么看他?学校还能不能去?个人隐私因数据滥用被泄漏,这本身就是一种“霸凌”。
戴柳表示,数字化转型,当务之急,是如何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保护普通个人信息。因此,在加大公共数据管理的立法工作时,一定要同时建立起公共数据安全标准,让公共数据安全由政府主导。
“数据用得好,造福社会。用得不好,侵犯隐私。”同一会场的蒋曙杰代表非常认同这一观点。
作为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蒋曙杰代表介绍说,上海城投水务已与市大数据中心合作,将居民的用水数据率先接入“一网通办”总门户,既方便了市民使用,也能实时“关爱”独居老人。“一个人在家,吃喝拉撒总会用上水,如果独居老人家中水表一段时间内没动静,居委会就可以上门去摸排下情况。”
蒋曙杰代表认为,数据使用得当,是能大大方便市民生活的。因此他建议,立法中,对隐私数据的收集、处理要做出特别规定,进一步定性,才能强化对自然人的隐私保护。此外还要增加计算技术研究和应用,在保护个人数据不得随意采集和滥用的同时,又能及时告知需求,获得高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