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伦镍“逼空大战”风险事件得以顺利平息,但是我们决不能沾沾自喜,更应看到该事件折射出的问题。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需要监管层、期货交易所、产业企业及参与各方共同努力,加快我国期货市场发展。

坚守套期保值初心 全方面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从企业层面来说,要坚守套期保值初心,正确使用期货工具。近两年,个别上市公司以套期保值为名,盲目开展期货交易并导致企业大幅亏损,如某护理用品公司在焦炭、焦煤市场做空巨亏,某摩擦材料公司做空热卷亏损上亿元,某肉制品加工企业在生猪期货上未按公司规定操作,事后由交易员补偿全部亏损。此类事件与本次伦镍“逼仓”事件一样,反映了国内很多企业未树立正确的套保理念,缺乏相应的期货风险防控能力。

对相关企业来说,一是要坚守套期保值的初心不动摇,确保交易品种、交易方向、头寸数量、合约期限分布与自身生产经营状况高度匹配,杜绝将套期保值操作异化为投机操作;二是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建设,合理设置交易执行和监督岗位,确保所有期货操作都按规定开展,防范内部管理失控引发的期货风险;三是组建专业的期货团队,制定科学合理的套保方案,并根据市场情况和企业生产实际进行动态调整。

总之,期货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能为企业提供套期保值功能,但是若企业自身没有清晰的定位认知,没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和专业的人才队伍,没有足够的风险防控能力,则不仅难以享受期货市场带来的益处,还容易被期货伤害。

推进国际化发展进程 提升我国大宗商品定价能力

本次伦镍“逼仓”事件,也凸显了我国加快发展期货市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方面,我国要在传统大宗商品期货上加快国际化进程,以争夺定价权。这就要依托我国作为全球大宗商品原材料主要进口国和消费国的优势地位,加速推进国际市场建设,鼓励国内企业在对外购销谈判中推广“国际平台、保税交割、净价交易、人民币计价”的定价模式,大力引进国外矿山、外资贸易企业和金融机构入场交易,以提升我国大宗商品定价能力,降低国内企业赴境外期货市场套保的风险。同时,批准在境内保税区开设LME交割仓库,以便利国内企业在LME市场进行实物交割,降低被“逼仓”的风险,并在LME市场发出“中国声音”。

另一方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原材料方面,我国期货市场要主动出击,以弯道超车方式抢占定价权。当前,我国在光伏、新能源车、稀土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聚集起众多的优秀企业,如果国内交易所能开发出符合产业实际需求的镍、钴、锂、硅、稀土材料等期货合约,不仅能为相关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更能为我国抢占相应原材料的定价权和产业发展主导权,对正在进行的国内大循环产业格局建设来说意义重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