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在即,“扩种大豆”成为今年农业生产者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
“国家提出要扩种大豆,我今年原本打算种几千亩,现在要响应国家号召,争取能超万亩。”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东林镇东胜村种植大户张文海看好今年的大豆种植。
黑龙江作为我国最大的优质大豆生产和供给基地,常年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0%以上,商品率达80%以上。扩种大豆,农民怎么看?大豆面积、产量如何实现“双提升”?如何推动我国大豆产业链提档升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寻找答案。
提升大豆种植收益
2月下旬,黑土地上还覆盖着厚厚冰雪,但春耕生产要提前打算。对于扩种大豆,黑龙江不久前出台《2022年黑龙江省扩种大豆工作方案》提出,2022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达到6850万亩,比2021年增加1000万亩以上;力争总产量达到170亿斤,比2021年增加26亿斤以上。
玉米和大豆是黑龙江两大旱地作物,存在一定的争地关系。由于玉米种植收益普遍高于大豆,农民仍会偏向种植玉米。从全国统计数据来看,2021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为1.26亿亩,比上年减少了2200万亩,下降了4.8%,背后原因在于大豆产量低、种植收益不高。
海伦市海北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杜振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1年粮食大丰收,玉米普遍实现亩产吨粮的水平,湿玉米收购价达到每斤0.9元,每亩玉米收购价约2000元;大豆亩产350斤至400斤,收购价达到每斤3元,每亩大豆收购价约1200元。玉米使用化肥比大豆稍多,同时玉米种植者补贴要比大豆每亩少200元,但综合来看,每亩地玉米种植收益仍比大豆高出400元左右。
为了平衡玉米和大豆种植,2022年黑龙江继续实施玉米、大豆差异化补贴政策。原则上大豆生产者补贴每亩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200元左右,具体补贴标准将根据玉米、大豆合法实际种植面积等因素统筹确定。
“不管是种大豆还是种玉米,首先要保证农民利益。国家倡导扩种大豆,就要提升大豆种植收益。”杜振涛坦言,今年农资价格延续去年涨价势头,柴油价格也大幅上涨,导致今年农业生产成本会有明显提高。保证农资价格稳定,才不会挤压种粮收益。
推广高产栽培技术
从1996年至今,我国大豆的进口量不断增加。2021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9651.8万吨,而在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突破1亿吨,约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大豆对外依存度可见一斑。
扩种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只是手段,提升我国大豆产能才是目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让中国饭碗装上中国粮食。
“如何提升大豆产能?不仅要有良田的保障,还要依靠良种、良法。”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栾晓燕认为,要推动我国大豆育种技术突破,选育优质、高产、耐密、多抗大豆品种,还要在大豆种植上实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
“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大豆新品种选育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全国共审定大豆新品种1030个,其中黑龙江省审定330个。“以‘黑龙84’为代表的大豆新品种连续5年在黑龙江省大面积生产示范,平均亩产超过250公斤,单年最高亩产量287公斤。”栾晓燕说。
大豆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使得我国大豆平均亩产从2016年的119.3公斤,提高到2020年的132.4公斤,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专家表示,除大豆产区生态条件差异因素外,更重要原因在于大豆新品种和配套技术研发应用不同步,大豆种植尚未全面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以及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东北农业大学教授龚振平认为,要大力推广应用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比如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同时要加强米—豆轮作,在玉米秸秆还田下实现大豆精确播种也很关键。“普通农户种植大豆产量低于农垦系统和专业合作社,主要在于他们种植技术参差不齐、日常田间管理不到位,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指导,提高大豆种植的标准化。”龚振平说。
“北大荒集团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4400多万亩,其中大豆种植面积900多万亩,平均亩产174.6公斤,垦区3亩地大豆产量相当于其他地区4亩地产量。”北大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告诉记者,各农场主要采用“大垄密”栽培技术模式,在合理轮作基础上,以全程标准化管理为手段,综合运用秸秆还田、秋起大垄、立体分层定量施肥、优质良种、精量播种、航化作业、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节粮减损等技术,实现大豆生产高产、优质、高效。
“九三大豆是黑龙江品牌产品。今年,我们优选大豆品种21个,扩种大豆31万亩,大豆种植总面积将达到251万亩。”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宏雷说,推动大豆产量、质量“双提升”,关键要推进标准化生产全覆盖。从长远看,还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有计划地组织大豆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建立高标准的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库。
做强做优精深加工
海伦市海北镇是黑龙江北部地区大豆的重要集散地,现有大豆商贸、加工企业40余家,高峰时企业数量曾多达140余家。海北镇党委副书记赵刚告诉记者,海伦市耕地不仅是寒地黑土,而且土壤富硒,是优质大豆的主产区,海伦大豆在国内远近闻名。
“扩种大豆,利好我们加工企业。加工企业当然希望原料充足,这样价格也不会大幅上涨。”海伦市鹏翔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显鹏告诉记者,他所在企业主要加工优质豆粕出口欧洲,原料是海伦大豆,但大豆价格逐年上涨对企业生产带来较大成本压力。
大豆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弱,是我国大豆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扩种大豆要在品种更新换代、新技术新模式应用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更要从产业链的角度提升大豆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自2021年初确定‘打造非转基因和有机双引擎’品牌战略后,九三大豆油受到消费者青睐。”九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安科峰告诉记者,2021年大豆原料价格大涨,他们通过“龙头企业+基地”模式强化大豆原料采购及仓储能力建设,同时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设置一道道质量关,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和产品追溯体系,实现了企业稳步发展,“九三”品牌价值突破500亿元。
黑龙江大豆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一张耀眼名片。业内人士认为,黑龙江大豆产业要实现提档升级,关键要打好“寒地黑土、非转基因、绿色有机”三张牌,实现大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不断增强大豆企业科技研发力量,做大做强做优大豆精深加工,从而提升大豆全产业链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推动我国大豆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