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期货日报讯USDA 4月供需报告上调2022/2023年度美棉出口预估致使期末库存预估下调至89.3万吨,库销比降至29%;同时报告将中国棉花产量和消费均有所调增,导致全球棉花产量调增18.1万吨,消费调增1.5万吨,全球期末库存有所调增。报告影响多空均有,虽然全球产量有所上调,但对于2022/2023年度的全球棉花,市场更多关注在消费方面,而此次消费没有再往下调了,报告对市场总体影响偏中性。此外,随着北半球进入种植季,市场关注点将转向新作,本年度供需影响减弱。高粮棉比价下,2023/2024年度美国及全球种植面积预期下滑为市场提供支撑;需求面上,随着中国支持消费的相关政策措施不断落地推进以及疫后经济的进一步恢复,2023/2024年度中国需求预计将继续增长,而未来随着美联储政策的转向,宏观经济前景或有改善,叠加美国纺服渠道去库将结束,外需预计也将有所恢复。全球棉花消费在经过连续两个年度的下滑后,有望在2023/2024年度迎来反弹。2023/2024年度全球产需格局预计将由本年度的过剩转为均衡甚至可能短缺的局面,基本面前景转强奠定了国际棉价长期向好的基调。
目前美棉种植已展开,截至4月16日,美棉种植率8%,与去年同期及近五年均值相比,种植进度偏慢。虽然近期美棉主产区得州出现降水令该地区干旱有所缓和,但干旱监指数(重度干旱D2+极度干旱D3+异常干旱D4)仍高于十年均值,尤其是得州西部偏旱的形势令市场对新作生产存在一定的担忧情绪。美国NOAA的气候模型显示,目前正处于ENSO中性状态,并且有62%的概率在5—7月份发展为厄尔尼诺气候事件。虽然厄尔尼诺气候一般易给美棉主产区带来更多降水,但今年有利降水能否在播种期及时到来还不确定。在新作供应面题材利多炒作契机出现之前,盘面料受制于需求面的弱现实而暂维持振荡格局,后续需继续关注天气及种植情况。
国内方面,下游纺织市场进入4月后交投持续走淡,棉纱价格表现分化,常规纱价格表现相对更疲软,常规纱内地即期生产利润已被明显压缩,而精紧50S、60S价格相对坚挺,这或得益于持续表现良好的家纺市场。目前纺织企业开工率整体还在6成以上的正常水平,局地织厂有所降负荷;企业产成品端:纺企棉纱库存有小幅累积,但仍处于低位水平,织厂坯布库存也持续缓慢增加,但幅度不大,库存还维持在中等水平;而原料端:纺企棉花库存及织厂棉纱库存均较3月份有所下降。随着纺织淡季的到来,纺织企业后续新增订单减少,企业普遍对后市信心不足,原料采购谨慎。因此,总体来看,国内下游纺织企业库存结构仍相对健康,春节以来,虽然现货走货尚可、开机和产销率良好,但产业对需求的持续性一直存在担忧情绪,生产经营上普遍保守,控制库存规模、对原料采购谨慎,产业对纺织淡季需求可能不振一直存在预期,因此我们认为二季度来自需求面的驱动可能不强,但不会形成大的打压作用,而随着新棉种植的展开,市场关注焦点将转向新作。
2023—2025年疆棉目标价政策近日已公布,此轮目标价与前两轮持平于18600元/吨,但疆棉种植成本近年来已大幅提升,这变相减少了目标价政策对棉农收益的保护力度。从补贴范围看,本轮直补政策规定对新疆棉花以固定产量510万吨进行补贴,并明确表示要积极有序推动次宜棉区退出,且要着力提升质量,利用“优质优价”引导优质棉生产。显示此轮国家目标价政策在稳定疆棉基本产量的同时,政策从此前的“重产量”转变为“重质量”。总体来看,此轮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影响略偏多。
目前新疆新棉种植正在推进,由于种植成本高及国家政策面强调保粮,部分地区计划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政策引导退出低质低效棉区种植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2023/2024年度疆棉种植面积预期减少,国家棉花监测系统、中棉协及BCO的最新调查预计疆棉面积减幅不到5%,但产业内多有预期减幅5%—10%,甚至有机构预计减幅10%以上。南疆播种预计4月底前结束,北疆在4月中旬将有多雨雪大风天气或令播种受到一定的阻碍,北疆播种预计将在5月中旬左右结束,后续随着播种的快速推进,关注面积或天气方面是否能为市场提供利多炒作题材。此外,由于今年疆棉种植面积及产量预期减少,而新疆轧花厂产能严重过剩,且2022/2023榨季轧花厂收益尚可,今年新作籽棉收购期出现抢收的概率较大,籽棉收购价大概率也将同比提升。
综合来看,尽管国内纺织市场季节性转淡,二季度需求面对棉价的向上驱动或乏力,但随着北半球进入种植季,市场关注点将转向新作。尽管美棉及中国棉花调查报告中的意向面积减少,但预计面积减幅还是有所低估,天气变数也较大,随着种植的推进,关注面积或天气方面是否能为市场提供利多炒作题材。考虑到2023/2024年度全球基本面前景向好、国内棉价处于历史中低档位以及新棉抢收预期,郑棉下方空间有限,整体趋势料振荡偏上、底部逐步抬升,下半年或因“金九银十”纺织大旺季的来临叠加新作抢收预期,上下游形成共振,可能导致棉花趋势斜率有所提升。(作者单位:东证衍生品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