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我们讲了十年,蓦然回首发现: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就像茅台天生就不是服务外卖小哥的一样,“普”和“惠”一定是有边界的。

过去十年里,我国金融普及率的大大提升无外乎两个原因——互联网金融(包括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的高速发展以及伴生的催收行业的“凌厉”,这个“凌厉”体现在涉黑涉恶的层面。

就在刚刚,国内催收巨头湖南永雄宣布停业,在其发布的《告全体员工书》描述,“员工从新冠疫情前的1.7万人,降至疫情结束后的7000人,经此事件后又陡降至2000人”。“(此事件”指的是被跨省执法,这些信息很劲爆但不是本文的重点,另友情提示:该文大有裹挟舆论之嫌,诸君谨慎发表言论。)


(相关资料图)

湖南永雄的倒下可以看作是当前政策、市场环境下的必然,即使没有跨省执法也一定是时间问题。

我曾在往期文章中将催收比作夜壶,“需要的时候就拿出来用一下,不需要了放在床底都嫌臭啊”。(详见《催收之殇:需要的时候用一下,用完之后是夜壶》)

过去的P2P、714高炮......太多的企业位于“水面之下”,风控大半靠催收,这给“永雄”们提供了极佳的市场环境。

“感觉现在遇到的事情都是小场面,当时我们动不动就收到某个借款客户又被催得自杀了......”不止一位互金从业者和我表达过类似观点,在金融普及率大大提升的十年里,利率无限化、利率无限化、暴力催收问题一度如影随形。

而在24%的利率上限逐渐成为硬性标准后,仅剩的企业逐渐来到“水面之上”,水面之上就要按照规则玩,而监管层制定了大量标准,这时候它们对于“夜壶”的需求必然降低,因为以后要按要求坐在马桶上了嘛。

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下发后,在不违规、不涉黑涉恶的情况下,催收几乎可以被智能客服取代,即使没有被跨省执法,湖南永雄又能坚挺多久呢?“水面之下”仅剩不多的企业,又能养活几个湖南永雄?

实际上,湖南永雄疫情期间的减员就已经说明问题:疫情期间,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普遍面临挑战,放在过去,这简直是催收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而结果呢?湖南永雄减员1万人。

还是那句话:湖南永雄的倒下可以看作是当前政策、市场环境下的必然。

但,如果催收不凌厉了,催收的客户们会怎么样?我认为一个必然是缩表,行话是资产荒,人话是贷款的增长难做了。

过去几年催收的“凌厉”程度不断下降、利率不断降低,但主要玩家的业绩还是每年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两点:第一,市场规模增加了,我国的金融供给率的确大大提高,普惠金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量用户从“求人贷款”到“被人求贷款”;第二,行业集中度提高了,大量玩家出局,市场份额被主流机构吞并,而2020年蚂蚁集团上市失败后缩减信贷规模,也送了一个大礼包。

如今这两点还有多少挖掘空间呢?我认为,不大了。

但也有一些新利好出现,比如:很多非银机构和金融科技的一个普遍反馈是:资金好拿,这几年成本在降,一个例子是拍拍贷在宣传广告标明了:利率低至4.8%,过去顶多也就是7.3%,这个变化意味着拍拍贷拿到了更低的资金成本。

再比如,在24%之后,主流机构的资产有两项明显变化,增加客户授信金额、拉长借款期限,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举动。

在《好借难还》系列文章中,木木以不到1万元的月收入,在业界主流的贷款平台上获得了五六十万的贷款,这些贷款利率最高是24%,木木的全部工资拿去还利息都不够,当前的机构资产中,有多少个“木木”?谁都不知道,但一定有很多个,“木木”们是还不起钱的,但由于催收的存在,“木木”们的家人往往承担了还款的角色。

但今天,催收的政策环境再次收紧了,湖南永雄都倒下了,资产的最后一层保险栓变得和纸一样薄,而降息的浪潮似乎还没有停止的迹象,这些反馈回去必然影响风险偏好,机构们将客群进一步上移。

“在业务眼里没有什么24%、36%又或者是100%、1000%,只有结果,当然是哪个赚钱做哪个。”一位从业者对我说,这番表态不是某个机构的态度,而是行业共识,大家更愿意做高风险的客群,这个客群更大、更赚钱,但现在不是机构愿意做什么客群的问题,而是能做什么客群的问题。

以上种种,其实都在指向一个结果:资产荒,即使降成本、增金额、扩期限也难以阻挡的资产荒,而且这种资产荒很有可能是“阴荒”——表面上各个机构的贷款依然是增加的,但可能是跟着人均收入以及通货膨胀的幅度增长,难以超越,加之利率的下行,见诸财报就是贷款规模增长,营收却下降了。

资产荒后,我们是否会陷入一个历史的轮回?即民间高利贷重新抬头。

我认为不会,资产荒是在各个机构做营收增长是才会出现的,利率不断下行的情况下,没有足够多的新增资产对冲,各个机构的营收必然面临挑战,但我国的金融供给能力已经大大提高,这不会轻易走回头路,民间高利贷即使有所增加也是在可控范围内。

如何让着潜在的风险更加可控?我认为在于以下几点:

1、 催收堵偏门的时候一定要开正门。

正门除了征信就是法催,而因为区域性差异,法催又是非标准化的,在一些区域行得通,一些区域行不通,这为机构走正门增加了难度,这让很多机构长期苦恼,各部门应共同推动、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法催体系迫在眉睫。

2、 牌照交给有能力的机构。

当前金融科技公司在贷规模多在数百亿乃至上千亿,这种体量已经抵得上一个小型银行,它们做的明明就是有科技含量的金融业务,却只能以“小贷牌照+助贷模式”经营,而大量业绩奇差的机构却忝居消金乃至银行牌照而无所作为,这是资源的错配。

3、 加速金融机构的合并、重组、淘汰。

我的个人观点是,大的金融机构不一定是好的,但好的金融机构一定是大的。过去为了底层客群的服务我们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小贷、P2P、消费金融、村镇银行......除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P2P之外,其他各类机构依然大量存在,它们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反而会影响金融供给,而且小机构想要生存,难免会动些歪脑筋。

对于这些机构,淘汰一批、合并一批、重组一批,不仅方便监管,更会使它们之间形成更强的科技、风控合力,增加服务能力,这也会大大延迟资产荒到来的时间。

对于资产荒,我认为:行业资产荒可能会延迟,但一定会到来。

存量机构怎么办?卷吧,卷死一个,它的市场你就能吃一口,吃到了就有增量,2021年“蚂蚁跌倒,天下吃饱”,不就是明晃晃的例子。

不想被卷死的,抓紧抢市场吧,后催收时代,爱还钱的好客户,抢一个少一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