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创富港十三周年,线上举办了周年庆活动。活动中,创富港正式发布了“全新战略级台——创享邦”。据介绍,创享邦是一个具有社群化属的营销台。该台的发布意味着,创富港在社群方面研究取得阶段的成果;商业发展上,通过资源共享与资源整合,不仅为租户企业,也为创富港自身提供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社群并不是个新概念,那么,创富港的社群玩法有何不同?

图片1.png

2019年WeWork在第一次申请IPO时,估值达到250亿美元,而在此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中,估值更是高达470亿美元。

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估值水,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是:WeWork的核心价值是它的线上社群体系,其不仅拥有面积庞大的办公场地,更重要的是拥有规模庞大的会员体系以及基于会员而来的社交网络。

从成立开始,WeWork就一直在强调自己是在“打造一个创造者的社群”,“激励人们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

不过,在随后的几年,WeWork的社群价值并没能像此前期望的那般发展壮大。

2021年3月,WeWork宣布通过SPAC上市,对应估值为90亿美元,估值已大幅缩水。

同时,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迹象是,会员在WeWork的社区感也在不断减弱。

在新的招股说明书上,“大客户”成为新的关键词,在长期的目标上,WeWork将500人以上规模的大型企业占比提升到了65%以上,显然与此前“打造创业社群”的理念已越来越远。而线上社区的活跃度也越来越低,有数据显示,只有17%的会员在WeWork线上台上发布信息超过一次。

尽管WeWork的社区感在减弱,“创业社群”标签在弱化,但联合办公的社群化趋势仍是行业的大势所趋。

01

社群化背后的逻辑

事实上,与传统办公相比,联合办公之所以成为新办公趋势,正是因为其除了空间+服务外,还具有社群属特征。

联合办公也被定义为:空间+服务+社群。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个体的社群属越来越明显:消费者基于朋友圈的信息进行消费决策,在一个圈子里消费同一类产品;生产者强化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互动,强调私域流量的贡献。

社群产生互动,互动产生价值。在社群圈子内,每一位个体之间都有着潜在的联系,彼此之间共同促进,也在提升着所在社群圈子的价值。

对于初创型小微企业来说,在企业生态体系中,个体属明显,资源和信用向权威靠,小微企业更需要圈子里的共同促进,社群互动带来的价值将远大于传统的单打独斗。

此外,企业的发展需要有创新精神,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德鲁克认为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一类是内部要素的重新组合,带来效率提升,一类是外部资源的重新组合,创造新的价值。

而无论是内部要素的重新组合,还是外部要素的重新组合,都需要在社群里最大化发挥效用。

也正因为如此,如何让社群成为一个帮助企业取得成功的方式,一直是各类企业以及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联合办公服务商们探索的方向。

前者如腾讯,在腾讯深圳新总部大楼不仅在设计上摒弃了传统密集封闭型办公设计,在组织上也充分考虑到企业社群化运作的需求,以创造更大程度的交流和运动空间。

后者如创富港,作为联合办公企业,提出空间、服务、社群是公司三大服务体系,其中社群是打通空间、服务与人的互动台,通过社群台构建会员之间信息分享、资源合作的互联网社交生态圈,以帮助企业成功。

02

创享邦:

具有社群化属的营销

其实早在2021年4月,创富港就已低调上线了线上社群台——创享邦1.0,基于小程序构建的线上台,目前还处于内测阶段。资料显示,创享邦定位为创业者之间共享人脉、共享资源、互为引荐生意的社群台。

图片2.png

其实,在创享邦线上台上线之前,创富港就有推出“邦”会员计划,为中小创业企业提供帮助,加入的会员可以:激活其他会员的商脉圈,快速扩展自己的生意;激活自身的商脉圈,销售其他会员的优质产品,获得佣金回报。

图片3.png

除了线上社群台外,创享邦还常设线下活动,包括:

1、生意引荐沙龙,每月组织1~2次,会员之间相互引荐生意,介绍资源;

2、私董会,每月1期,挑选会员作为案主,帮助其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走访会,会员之间展开不定期的一对一、多对一走访,促进会员相互之间的认识和了解,帮助会员扩充自己的人脉;

4、培训会,不定期举办培训会,培训会员做精准的一分钟自我推荐、精彩的项目路演,梳理会员的九宫商脉圈等;

5、年度大会。每年举办年度大会,不同分会、不同城市的创享邦会员共同参加,相互认识,相互引荐,项目路演等。

创享邦部分活动内容如下表:

图片4.png

03

聚焦思维,解决企业核心问题

尽管社群化是方向,但如何运营社群,联合办公行业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模式。

一些通行的做法是,通过社群组织不定期的线下分享会、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了企业之间的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利用线上台,发挥互联网信息流动优势,增加合作交流的机会,并找到发展渠道。

以WeWork为例,其最开始的理念是“打造创业社群”,除了营造开放式的办公环境和工作氛围外,其社群内容集中在两部分:

1、每个WeWork的工作场所都有一个制订活动的“社群经理”,负责组织读书会、运动比赛、瑜伽和冥想课、科技研讨会、讲座、品酒会,以及观影、跳萨尔萨舞或冷知识问答晚会等;

2、线上台APP,作为一个在线社交网络,会员们可以贴出最新状态、交流经验和心得,也可以寻求专业帮助,比如法律咨询。

但事实上,传统联办空间里的社群运营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包括:

1、空间里的活动并不是越多越好,企业并不希望社群活动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特别是与企业业务关系不大的活动;

2、对于入驻企业来说,成本永远是最现实的考量,如果将社群运营的成本转嫁到企业身上,无疑会增加空间的吸引力,而对于联办企业来说,社群本身的盈利点还没有出现。

与大多数联合办公空间将社群服务聚焦于C端不同,创富港将社群服务聚焦于B端。在创富港看来,尽管诸如酒会、长跑俱乐部、宠物团等,个人会员确实存在需求,但并不是入驻会员的底层需求,而且相较于市场上专业服务机构,联办企业也并不具有优势。会员之所以入驻联合办公空间,还是在于希望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在长期的探索中,创富港发现,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其核心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生意的问题,如何扩大生意;一类是资金的问题,如何解决投融资的问题。

创富港选择了前者,放弃了后者。原因在于,从自身的基因来看,创富港认为自己更擅长的是产品和服务,应该围绕会员企业的生意入手,而将资金问题交给外部机构去解决。

具体来看,创富港社群台创享邦,主要期望为中小企业解决两个问题:好的产品如何获得客户渠道?现有客户如何深度挖掘?

解决问题的逻辑还是在于会员之间资源的共享,以创富港自身为例,公司在全国有700多个员工在接触客户,每个员工每个月大概会接到20个到30个潜在客户咨询电话,其中30%的客户来现场洽谈,最终只有10% 左右客户签约。也就是说,客户的需求并没能在创富港的空间里解决,但客户的需求真实存在,客户也成为了创富港员工的客户资源,完全可以在社群台上共享给其他的空间服务商,为客户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除了空间的这类产品外,所有与创富港员工有接触的客户,还有其他类型的需求。客户或许不使用创富港的产品和服务,但是一定会使用其他的产品和服务。

反过来,客户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可以通过创富港员工传递出去,以触及其潜在客户。

更进一步,如果社群里的成员不仅仅限于创富港的员工,甚至不仅仅限于创富港空间里的会员企业,那么达成资源共享的概率就将大幅提升。这才是创富港社群运营的底层逻辑。

因为对于大企业来说,或许并不会缺少客户,或许已经有稳定的客户资源,但是对于全国8000多万家小微企业来说,每一天每一个员工都在渴望别人推荐客户,这也正是创业者社群的意义。

04

四年磨一剑,长期思维

在创富港看来,社群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高举高打的事情,也不是烧钱就能成功的事情,一定要先把底层逻辑建立起来:在解决什么问题,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

事实上,早在2015年,创富港就开始推行创客训练营服务,围绕一些创业项目进行投融资服务。

之后,在2018年开始尝试线下社群运营,构建创业者联盟。

直到2020年,公司才正式成立公司层面的社群事业部,并开发线上台。原因在于,创富港认为经过前期的探索,社群已呈现出一些可以具象化的服务,会员认可并愿意买单的服务。

也就是说,经过四年的探索和尝试,其社群模式才开始有些雏形。

即便如此,对于创享邦台,据创富港介绍,进行的仍旧是一个长远期的规划。目前仅是内测的1.0版本,后续将设定5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将创富港体系内的员工激活起来;

第二阶段:依托创享邦线下的自强分会,进行体系内和体系外的会员试用;

第三阶段:纳入创富港员工周边的合作伙伴,将这些合作伙伴变成服务商;

第四阶段:客户的转化,将创富港员工原本没能成交的90%客户在台上转化;

第五阶段:开始大范围推广。

未来是星辰大海,脚下却需要循序渐进。

从第1个空间到第191个空间,创富港花了20年。“慢工出细活”可谓是创富港的企业基因,如今从“空间+服务”到“空间+服务” +“社群”,创富港无疑是认真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