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王本生图》为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壁画,创作于北魏时期。描绘了九色鹿王救了一个落水将死之人,最后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九色鹿的形象从此家喻户晓,被人们所知。
Myethos与你好历史旗舰店联合敦煌博物馆,以这件珍贵文物为灵感,设计了这件惊艳众人的九色鹿王的拟人手办。
一、整体造型·美人红妆色正鲜
我们将《鹿王本生图》壁画所描绘的故事主人公——九色鹿王,化作正在持笔绘画的鹿角少女。少女保留了鹿的犄角,非完全的拟人化,保留象征性元素的同时加深了角色的神性。
鹿这个元素在敦煌不止体现于九色鹿的故事,鹿女夫人、七宝鹿王、鹿母经等故事都能在敦煌找到身影,这让鹿的元素成为了一种神性的象征,也是我们这次拟人保留鹿角的重要原因。
除了本体之外,在九色鹿王的传说中,国王下令抓捕鹿王时,鹿王的朋友乌鸦,唤醒了沉睡的他。设计师以此为灵感,将乌鸦也加入其中,立于少女小臂之上。姿态亲密,暗示了少女与鹿王间的关系,增加了故事性。
山石底座取自《鹿王本生图》壁画中的山脉元素。配色专门则参考了西魏249窟西壁龛内侧壁画上,伎乐飞天下方的五重火焰纹。形状化用了火焰升腾的造型,保留其精髓。
*西魏249窟西壁龛内侧壁画
少女手中的绘画工具也有它的出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图的经卷中,有不少硬笔写本。肃北五个庙石窟的第4窟和安西榆林石窟第29窟壁画也有硬笔的痕迹。因此,我们选择了硬笔的经典种类,芦管笔作为绘画工具。且巧用灵芝类植物作为颜料托盘,选择了壁画中使用最多的五种颜色作为颜料,与文物相呼应。
*芦管笔与手办对比
二、细节背景·梦里身回云阙
设计人物肤色时,引用了常书鸿先生在《莫高窟》中提出的观点。
“北魏和初唐飞天本身是淡红肉色,由于年代久远氧化,导致银朱和铅粉调和的淡红变黑。”
一般来说,时间的侵袭与流逝总是从最远端开始,我们会忘记小时候的记忆,忘记离我们久远的故事。
所以我们特意将它的四肢涂成了被氧化后的黑色,而胸口以上的部分保留了原有的淡红肉色。四肢的黑色逐渐渗透,暗示时间逐渐流逝,变化悄然发生。少女手持润有颜色的画笔,试图恢复以前的记忆。
少女的发型参考了魏晋时期著名的反绾髻,将发往后拢结。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将鬓发梳理成薄薄一片,垂坠飘逸,给人蝉翼一般飘荡空灵的美感,因此发型设计时,加入了耳前垂髫的元素,给发型增加了一丝活泼灵动,更符合少女的年纪。
额上的发饰形状则参考了《鹿王本生图》壁画中出现的花草形状。瞳孔的形状也化用了壁画中多次出现的花草形状。
*《鹿王本生图》壁画局部图与手办对比
发饰的灵感来源于鱼形骨笄。故事中,鹿王常在河边饮水,鱼形与故事设定相契合。同时,兽骨的材质更加自然,更符合鹿王的设定。
*鱼形骨笄与手办对比
拟人化后的服饰参考了隋305窟的飞天群,以及隋390窟天宫伎乐飞天。
*隋305窟的飞天群
*隋390窟天宫伎乐飞天
参考壁画的同时,服饰还融入了魏晋时期服饰宽衣博带的风格。当时的女子服饰大多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优雅而飘逸。少女宽大的衣袖,抹胸的花边皆取于此。最后我们将《鹿王本生图》壁画进行了再绘制,作为衣袖上的图案。飘带则随性地挂于鹿角之上,暗示她随时会纵身飞起,恢复飞天自由的模样。
三、大体设定·觉来泪满天涯
被时间侵袭的黑色四肢,努力不让自己被忘记的少女神明,这是我们设计这套拟人手办的重要元素。神灵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记得ta,但当人们只把敦煌文化作为博物馆里的文物时,那这种时间上的侵袭则不可避免。
其实这件拟人的灵感,并不仅限于北魏的《鹿王本生图》。我们将九色鹿王为核心元素,最终希望通过这种新的形式,展现敦煌壁画在时间和艺术上的瑰丽之美。
最后说下这个标题的来历,是一张敦煌文书。因为古人有“敬惜字纸”的习俗,认为写了字的纸张都是有神力的,所以经常会把废纸的背面也拿来写字。这张纸本来写着这样一首佛偈,“暂时因缘,百年之后,各随六道,不相系属”。但是它背面有这么一行字——日月长相望,宛转不离心。
感谢这几年每一个热爱国潮文化的接力者,让敦煌从书本里束之高阁的知识学问,变成走近我们身边衣食住行的文化。也希望我们的这件手办的微小信念,让这位少女不用再自绘身形,早日重获相信的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