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日内,化工板块中,油气“高歌猛进”,而玻璃与纯碱仍“跌跌不休”。玻璃期货主力合约跌破1600元/吨,持仓同步下滑,这一表现令不少市场人士看了一脸懵圈,摸不着头脑。有业内人士甚至直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玻璃下跌不回头。
玻璃期现市场分化
(资料图片)
期货日报记者观察到,4月21日玻璃期价见顶,4月20日至5月16日,主力合约FG2309自1850元/吨下跌至1594元/吨,跌幅13.84%,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累计下跌超300元/吨。
在期货价格下跌期间,玻璃现货价格呈现上涨趋势,相关上市公司股价表现弱势。数据显示,4月20日至5月16日,华北浮法玻璃现货价格自1915元/吨上涨至2070元/吨,涨幅8.09%;华中玻璃现货价格自1980元/吨上涨至2230元/吨,涨幅12.63%;上市公司中,旗滨集团股价跌幅23.81%,信义玻璃股价跌幅11.54%,南玻A股价跌幅4.01%,金晶科技股价跌幅3.75%。
“近期玻璃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表现分化,玻璃上市公司股价与经营情况表现分化,其实是超出市场预期的。”中信建投期货能源首席分析师李彦杰表示,虽然玻璃现货价格连续大幅上涨后,高估值的背景下存在回调风险,但现货价格坚挺超市场预期,期货价格大幅贴水后仍然连续下挫,与大多数投资者的预期相左。
此外,随着4月中旬以来玻璃现货价格大幅上升,玻璃现货企业从盈亏平衡转向有400—700元/吨的毛利,经营状况大幅改善,但浮法玻璃上市公司股价集体下跌。
“最近,玻璃期货出现了连续的下跌并有一定的跌幅。在建材板块中,黑色本轮率先下跌,玻璃补跌的趋势并不出乎市场意料。不过,连续下跌的跌幅确实超出市场的预期。”申万期货能化高级分析师陆甲明如是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期玻璃期货价格的下跌,主要是受供应增加、需求走弱、成本下降和宏观利空等多因素影响。
“从产业角度看,玻璃期价前期下跌主要受产销转弱影响,上周五以来盘面深度下挫则是受到玻璃产线复产的消息扰动。”方正中期期货分析师魏朝明说,玻璃生产企业利润于4月中旬回正后快速走高,市场对玻璃供给回升的担忧是合理的。
对此,李彦杰也表示,因玻璃现货价格上涨,玻璃生产利润大幅上涨,行业平均的现货生产利润升至573元/吨,前期冷修的产线陆续恢复生产。
据李彦杰介绍,4月以来浮法玻璃点火4条产线,冷修1条产线。最新的浮法玻璃在产日熔量为163080T/D,较2月末增加约7000T/D,较4月初增加约4000T/D。在当前高利润的背景下,玻璃日熔量仍有上升预期。
需求端,5月以来南方地区降雨增加,需求季节性走弱,叠加4月中下游补库力度较大,近期中下游囤货需求减少,产销率明显下滑。
“供增需减影响下,上周玻璃库存小幅增加,短期仍有累积预期,对期货价格利空较为明显。”李彦杰称。
此外,近期玻璃原料纯碱价格大跌,对玻璃价格也形成了拖累。短短一个多月时间,纯碱现货价格普遍下跌700—800元/吨,对应玻璃生产成本下降140—160元/吨,玻璃运行中枢下移。
“从宏观上看,美国债务上限的谈判导致短期全球市场避险需求增加。”陆甲明称,期货盘面表现偏弱。
跌跌不休,玻璃是否会重演纯碱跌势?
近期玻璃的跌跌不休也让市场人士怀疑是否正在走纯碱的“老路”?然而,在受访人士看来,虽然两个品种都呈现出重心下移的态势,但纯碱和玻璃基本面并不相同,玻璃难以走出与纯碱相同的大跌形态。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两个品种面临的市场逻辑虽有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
“近期纯碱价格大跌,主要是前期估值较高,且供应端面临约25%的产能增长,远高于需求增速,在500万吨新产能即将投放之际,纯碱下游持续压缩原料库存,现货市场出现‘踩踏’,价格快速下行。”李彦杰表示,短期玻璃的利空因素也包括供应恢复和估值偏高,但玻璃期货价格本身贴水现货较多,盘面的估值远低于现货,且玻璃潜在的供应增量为10000—12000T/D,占比6%—7%,低于终端地产竣工面积同比两位数的增速。在他看来,玻璃价格的下跌是短期的,和纯碱中长期走势并不相同。
陆甲明也认为,玻璃重演纯碱跌势的可能不大。“就大周期而言,目前玻璃和纯碱的下跌周期恰恰是起于2021年的玻璃供给过度,随后玻璃经历了长期的下跌,尤其是从2022年5月开始到今年2月出现了价和量的同步下跌。”陆甲明表示,经历了这轮下跌后,玻璃供给端有效收缩,同时供需基本面修复较为明显。与此相对应的是,纯碱的下跌更多反映的是大周期后市供需偏弱,尤其是2023年四季度开始集中释放的新产能。在他看来,目前纯碱和玻璃在供需层面面临的大周期不同,二者运行的趋势长短也有所不同。
“从宏观上看,大宗商品价格及利润处于下降通道,玻璃及纯碱的高利润难以维持,两者终将回到低价格、低利润的状态。但需要注意的是,玻璃和纯碱的供需逻辑有显著的差异。”魏朝明表示,玻璃供给与纯碱相比相对刚性,产线投产与否不仅要考虑即期利润,也要考虑窑炉生命周期内的行业发展态势,玻璃供给回升幅度存在不确定性。
最新数据显示,远期悲观预期限制了玻璃产能恢复进度,4月份平板玻璃产量7872万重量箱,同比下降7.6%;1—4月平板玻璃累计产量31000万重量箱,同比下降8%。
需求方面,“保交楼”方针既定,房地产竣工端对玻璃的拉动值得期待。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4月份,房屋竣工面积23678万平方米,增长18.8%,增速较一季度进一步扩大。“供应同比下滑、需求同比攀升的态势下,玻璃能否被稳定地压缩利润,尚有不确定性。”魏朝明称。
产销率持续下降,玻璃市场阶段性转淡
记者了解到,当前玻璃市场基本面变化主要体现在供应支撑和成本支撑减弱,以及产销率持续下降上。
“今年4月之前,玻璃在产日熔量均低于160000T/D,同比下降7%—8%,供应端支撑较为明显,而4月至今,玻璃日熔量已升至163080T/D,同比下降约5%,供应支撑大幅减弱。”李彦杰表示,此外,4月之前,玻璃行业亏损50—200元/吨,成本端对价格有较强的支撑;4月以后,玻璃现货价格大涨,原料纯碱价格大跌,利润大幅修复,最新的玻璃行业平均利润为573元/吨,当前玻璃估值偏高,对价格形成压力;3—4月,玻璃现货产销率持续上升,库存大幅去化,但5月以来,玻璃产销率明显走弱,库存开始回升。
“虽然目前期货价格表现偏弱,但现货价格本周至今相对跌幅不大。从库存的历史周期看,通过今年以来的消化,目前国内浮法玻璃的库存较3月初大幅缓解。”陆甲明认为,与今年一季度供需相对较差的时点对比,眼下浮法玻璃供需面的改观是较为明显的。在他看来,玻璃目前的基本面仍处于现实强、预期弱的格局。
从市场变量来看,下半年终端采购浮法玻璃能否稳定释放是关键。“目前浮法玻璃的日融量回升至16.5万吨,需求端对冲新增日融供给的要求提升,且库存趋势也存在确定性。”陆甲明表示,目前浮法玻璃涨价之后,利润回升明显。伴随着生产利润的回升,上游玻璃厂的日融量也持续回升。他认为,穿越消费淡季之后,原片的库存会否再度出现较高的累积仍是市场观察点。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华南进入雨季,雨带6月上旬北移,长江中下游开始进入梅雨季节,与前期持续高涨的氛围相比,玻璃市场阶段性转淡。
展望后市,李彦杰表示,短期玻璃期价或偏弱整理,现货补跌概率较大,但中期玻璃期价仍有反弹空间。“中期价格走势取决于供应恢复速度和需求改善情况,雨季结束后,高竣工面积增速带来的需求改善效应将逐渐显现,而供应增量有限,玻璃库存或先升后降,价格调整后仍有反弹空间。”
“当前需持续跟踪玻璃产能恢复进度及房地产市场尤其是房地产竣工端的边际变化。”魏朝明表示,当前玻璃期货市场已经一定程度上定价了供需两端的悲观预期,在贴水400元/吨左右的格局下,玻璃深加工企业宜根据自身经营情况择机把握盘面买入套保机会,以较低成本稳定“金九银十”的生产经营利润。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