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宣布,已批准四家位于中国香港的LME核准仓储设施。此前,LME已于2025年1月20日批准中国香港成为LME交割地点。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新的核准仓储设施已经通过LME运输及物流标准验收,预计3个月后正式投入运营,开始接收和储存LME认可交割品牌的金属。

  “在宣布中国香港成为LME交割地点后,我们能够如此迅速地核准首批仓储设施,这对LME来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进展。我们衷心感谢仓储公司及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以及金属行业对LME中国香港仓储业务的热切关注。”LME行政总裁张柏廉表示,中国香港目前已具备充分的条件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主要金属市场,同时作为企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最佳门户。这将进一步巩固中国香港国际金融、贸易和物流中心的重要地位。

  在国信期货首席分析师顾冯达看来,作为港交所控股的国际化平台,LME加速推进中国香港交割库建设有利于内地与海外市场的双向开放。LME在中国香港设立交割库进展如此之快,标志着香港作为亚太金属枢纽获得全球投资者关注。中国香港作为全球金融枢纽,其成熟的法治环境、国际化交易框架和毗邻中国内地市场的优势,为LME交割网络填补了亚洲核心消费区的空白,也为后续国内外金属市场联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LME在中国香港的首批四家核准仓储设施,对内连接华南地区庞大的制造业集群和金属消费需求,降低了内地企业参与海外交割的物流成本(比如铜从长三角到香港的陆运仅需数小时);对外将吸引亚太地区投资者通过中国香港平台参与金属定价,形成国内外金属市场实体产业‘采销储运一条龙’与金融市场‘期现定价相结合’的双循环战略。”顾冯达认为,这一布局与上期所形成互补,未来或可探索“沪港通”式仓单互认机制,推动铜、铝等有色金属品种跨市场套利,提升中国期货市场的全球流动性。

  同时,LME中国香港交割库的设立,一方面优化了价格联动机制。中国香港交割库的库存可作为“蓄水池”,快速调节内外价差,减少因物流阻隔导致的定价偏离。例如,当LME铜价出现极端升贴水波动时(2025年2月伦铜价差飙升事件),中国生产商可迅速通过中国香港仓库交割,平抑市场波动,推动期现货价格回归。另一方面,将助力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争夺定价权。

  顾冯达建议中国内地交易所借此契机,推动原油、低硫燃料油等国际化品种的境外交割布局,并加强与国际仓储集团的合作,构建覆盖“一带一路”关键节点的交割网络,最终实现从“市场开放”到“规则输出”、从“跟随者”到“规则塑造者”的跨越。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