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费天元)今年以来,广期所工业硅期货延续下跌趋势,本周触及8690元/吨的历史新低。中信期货有色与新材料组资深研究员郑非凡分析认为,当前工业硅行业正处于周期底部的“深水区”,进入产能出清与供需博弈并存的阶段。未来,期待行业在市场机制和政策层面的共同推动下,从“过剩博弈”迈向“结构优化”。
郑非凡表示,判断工业硅是否迎来行业拐点,需要依次关注三方面因素:一是成本倒逼下的产能出清。市场价格长期低于现金成本,将促使工业硅大规模减产或停产,尤其当高成本产能出现集中退出信号时,往往意味着底部拐点临近;二是政策引导对出清进程的加速作用。过去十年,工业硅价格的阶段性反转多与政策因素密切相关,若后续出台产能限制、能耗管控或环保约束等相关政策,将有助于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为行业回归良性发展提供支撑。三是需求的实质性回暖。尽管供给端可能通过成本倒逼与政策引导实现阶段性收缩,但若下游需求始终疲弱,价格反弹也将缺乏持续动力。
“目前来看,工业硅主要处于成本倒逼与政策预期博弈的阶段。当前价格已跌破多数硅厂现金成本,且接近部分大厂现金成本线,后续需要持续关注企业生产调整情况。”郑非凡判断。
郑非凡表示,工业硅行业正处在深度调整与格局重塑的交汇点上。未来,推动行业从“过剩博弈”迈向“结构优化”,不仅需要市场机制的动态调节,也亟需政策层面的系统引导和机制设计。同时,期货市场也应持续发挥在资源配置、价格引导与服务国家战略中的核心功能,为产业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风险对冲工具。通过建立更加科学的产能规划制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退出通道、强化金融工具服务功能,将助力工业硅行业真正从“周期底部”走向“结构升级”,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材料支撑。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