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难题。”当美联储不断加息的时候,美元的外围市场开始越来越紧张!6月15日,香港金管局已经第8次出手,累计买入430亿港元,卖出等值美元,以维持香港联系汇率制。而日本在牺牲汇率之后,零利率政策也面临巨大挑战,交易员押注日本银行放弃零利率政策,6月15日,日本10年期国债期货盘中大跌,创下9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并两度触发交易所熔断机制。

当天,欧央行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当前欧债暴跌事宜。据报道,欧洲央行官员正在讨论一项更广泛的战略,通过把抗疫紧急购债计划(PEPP)进行再投资,来应对意大利债券收益率飙升,以保护欧元区的完整性。

香港金管局8次出手护盘港元

6月15日,香港金管局在香港交易时段买入117.75亿港元。这是本周第三次买港元、卖美元,也是此轮买入规模最多一次。随着香港金管局出手,至6月17日,香港银行体系结余将跌至2945.62亿港元。

5月12日,港元触及7.85弱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宣布在市场买入15.86亿港币,该操作是中国香港金管局近3年来首次行动。此后,又继续多次操作,累计8次操作,买入金额达到430.11亿港元。

瑞穗银行亚洲首席外汇策略师张建泰认为,美联储的加息压力可能在未来三个月蔓延至港元市场。而由于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管局需跟随美联储激进的紧缩周期,因此香港的加息步伐可能快于亚洲其他新兴市场。目前3个月期港元银行同业拆息(Hibor)上涨10个基点至1.04%,为两年来最高水平。

6月15日,财政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2022年首期75亿元人民币国债,包括2年期、3年期和5年期各25亿元。据了解,今年全年,财政部将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总共发行230亿元的人民币国债。从发行情况来看,2年期国债收益率最高为2.44%,3年期国债收益率最高为2.55%;5年期国债最高收益率为2.75%。

今年财政部将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分四期发行230亿元人民币国债。在港持续常态化发行人民币国债,奠定了中资机构海外发债融资成本基准,建立了可供中资企业境外发行债券参考的“锚”,有利于企业更好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合理控制融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6月15日,当天香港金管局发布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将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行50亿元人民币的6个月期人民币央行票据。将于6月21日进行投标,6月23日交收。发行央票会收紧香港市场人民币流动性,同时稳定离岸人民币汇率。与在岸人民币相比,离岸人民币更为明显反映出市场的情绪。6月15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价格为6.7070,离岸人民币同期最高触及6.7136。

日本国债大跌,两次触发熔断机制

随着美国加息来临,日本汇率、利率等一众资产价格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日元汇率贬值到135。日本央行维持零利率政策,也面临巨大挑战。

目前,日本央行设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将作为长期利率指标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0%左右,且容忍其在+-0.25%之间波动,超出部分,日本央行将入市干预。此前,4月份日本央行就宣布将无限量购买日本国债,且近期还在持续加大国债购买力度,力保其实现收益率曲线控制目标的货币政策不变。但是,美联储加息的来临,让交易员们押注,日本央行将被迫放弃收益率限制在0.25%的承诺,加大了对日本国债的抛售力度。

6月15日,日本10年期国债期货盘中大跌2.01日元至145.58日元,创下9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并于13点54分和13点55分两度触发交易所熔断机制。随后,日本央行宣布将于16日和17日继续无限量购买日本国债期货的交割券。截至北京时间21点30分,日本1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为145.98日元,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262%。

德意志银行警告称,日本央行为实现收益率曲线控制目标而采取的购债政策,可能会造成金融市场“戏剧性、不可预测的非线性”波动,并令日元彻底失去基本面的估值锚点,从而令日本金融市场濒临系统性崩溃。

做空日本国债以期望收益率飙升,在过去二十年里是众人熟知的“寡妇交易”,指的是交易风险极大。日本作为美债海外第一大持有国,目前持有1.31万亿美元美债,在今年3月份曾一次性减持739亿美元的美债。

欧洲紧急会议,讨论债券大跌事宜

6月15日,欧央行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当前欧债暴跌事宜。媒体报道称,欧洲央行官员正在讨论一项更广泛的战略,通过把抗疫紧急购债计划(PEPP)进行再投资,来应对意大利债券收益率飙升,以保护欧元区的完整性。

当前,为欧元区的基准的10年期德国国债收益率触及1.77%,达 2014年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而意大利国债收益率上涨240个基点,创2020年年初以来的最大利差,一些欧元国家的借贷成本正在快速上升,欧债危机可能会重现上演。

欧洲央行管委Pierre Wunsch发话称,如果债券市场的走势不合理,欧央行理事会准备介入。欧洲央行管委会成员、比利时央行行长Pierre Wunsch周三表示,如果债券市场明显存在过度反应或不合理分化的问题,欧央行管委会的大多数人都非常乐意做些事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