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茫茫卧月泉,清白伴夜催人眠。作为丝绸之路上的珍珠与彩线,敦煌见证与传播了丝绸文明,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和常书鸿、樊锦诗、赵声良等一批敦煌学者进入大众视野及研究重大成果的问世,璀璨多姿的敦煌文化再度受到广泛关注。天音袅袅,神舞千年,敦煌壁画中异彩纷呈的乐舞更将敦煌之美展现的淋漓至尽,创造出千年之前华夏文明难以置信的辉煌。近日,十八数藏携手艺术家杨玉莲与崔林亚推出《舞动敦煌》系列数藏盲盒,数字化呈现敦煌壁画中历时千年、姿态各异且意趣盎然的飞天乐舞形象,将这一唯美而不失隽永,健朗而不失温情的艺术特质呈现的同时,也带我们再次回到那个天衣飘飘,满壁灵动的空灵世界。

飞天伎乐温柔妩媚、金刚力士扬眉瞪目、莲花童子活泼可爱……敦煌壁画中的乐舞,上起十六国,下至宋元,绵延近千年。据统计,绘有乐舞图像的敦煌洞窟多达370多个,几乎每个洞窟都有乐舞形象,犹如一座乐舞博物馆。敦煌乐舞形象丰富多样,他们或凭栏奏乐起舞、或手执乐器起舞、或自由翱翔……承载着从十六国到元朝11个朝代的文化精髓,融合多民族乐舞的风格,优美、柔曼,充满张力,极具想象力、神韵与气质,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流派之一,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同时,也反映了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融合的繁荣场景。

此次发行的 《舞动敦煌》系列数藏盲盒,将敦煌石窟壁画乐舞图谱及当代敦煌舞相融合,敦煌伎乐天反弹琵琶、竖弹琵琶、盘腿击鼓、躺身击鼓…舞伎在乐队伴奏下翩然起舞,好一番热闹场景。乐器妙音合鸣,舞伎挥舞红飘绿带,出胯、冲身、折腕、提膝……形成一道道曼妙的曲线,或飞翔天空,或弹奏起舞,或昂首振臂,飘曳的衣裙,飞卷的舞带,千姿百态,带我们梦回敦煌。

1979年,以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进行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问世,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获好评如潮,自此“敦煌舞”这一名字应运而生。 近年来“敦煌舞”虽然也在逐渐走向大众,但主要还是在高等艺术院校和大型剧场演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次十八数藏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势,以数字藏品形式重构敦煌的历史文化空间、诠释丝路精神、弘扬敦煌文化,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发力,增强了用户在历史时空和数字沉浸式体验的效果,将传统文化创意与现代数字产业相融合,促进“敦煌舞”这一独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敦煌壁画中的乐舞图绘

国家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强调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实现敦煌舞艺术与高科技产业和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就需要打造多元化的艺术精品,通过高科技助力“敦煌舞”加速推广、进入各种文旅娱乐场景。古代舞蹈通常是在人们务农或宫廷演艺时出现,舞蹈合为时而创、舞者合为事而演,难免曲高和寡,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十八数藏通过数字技术的介入,让“敦煌舞”的经典舞姿由瞬间化作永恒,充分展现“敦煌舞”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突破现实舞台的限制,使“敦煌舞”中的人物形象更为大众化,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数字化助力实现与艺术零距离接触,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舞动敦煌》系列数字藏品势必将吸引更多用户关注“敦煌舞”,从而“反哺”线下,推进相关文创及IP开发。而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保护上,十八数藏已经先后与吐鲁番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元阳县文化和旅游局、西部国家版权交易中心、中国拔河协会、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徐州博物馆、李白纪念馆、苏宁艺术馆、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等机构合作,创造联动效应,丰富了文化数字化品类与生态。未来,十八数藏将持续拓宽文化传播路径与新型文化发展空间,进一步发掘传统文化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以数字形式为传统文化发展传承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