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组织一般指行业协会或商会,其介于政府、企业之间以及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并起到服务、咨询、沟通、监督、自律、协调的作用。一些地区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后,往往都会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或商会,并且在当地的民政部门注册成为依法合规的行业组织,这类组织一般都会帮助协会或商会内的小微企业与当地的银行机构进行融资供需的对接,同时,也会借助当地政府的产业促进政策,帮助企业寻求获得信贷的机会。一般的做法是,召开一些融资需求对接会,或者是与银行签署融资对接方面的合作协议等。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做法的收效对于小微企业和银行来说,作用比较有限。

那么,行业协会或商会在小微金融服务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呢?如何更实质性地帮助小微企业与银行进行精准、高效的对接呢?

一方面,如果一个行业组织能够集合某个行业的主要经营主体,并且,为这些经营主体提供较好的资源和服务,推动本行业健康发展,在相关行业建立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那么,这个行业组织就具备进一步为组织内的成员提供更深层面服务的基础;另一方面,小微金融供需两端所面临的匹配难点主要在于信息不对称和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那么,由此可以看出,行业组织如果要想在小微金融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应借助自身在某个行业内的信息及信用两个优势,突破小微金融服务的障碍,帮助组织内的经营主体提升信贷的可获得性。记者经过多年的采访调研,总结行业组织助力小微金融的三种方式如下:


(相关资料图)

方式一,行业组织协调构建内置型的信用互助担保主体,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江西上饶万年县的金猪担保公司就是这样的方式。万年县是江西省的生猪养殖大县,万年县生猪养殖行业协会涵盖了万年主要的生猪养殖主体,协会内主要成员于2008年发起成立了万年县金猪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公司经营至今,以较低的担保费(千分之七)为万年县生猪养殖主体撬动银行信贷资金20多亿元,不良贷款很少。

万年金猪担保公司性质是行业自主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生猪养殖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组织。公司宗旨为“股东抱团、章程是纲、联保互助、诚信守则、风险同扛”,这五点道出了金猪担保的鲜明基因。股东对象的纯粹性,都是从事生猪养殖行业的成员;服务对象的独特性,专业股东(包括生猪养殖承包户)融资担保服务。此外,金猪担保还有一种一般担保机构不具备的功能,这就是它的行业内的兼容性很强,不仅为股东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还提供产供销、防疫、动保、经营管理一条龙式服务,多年来,已有几家猪场都是通过兼并方式将风险降到最低,这也部分解决了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难的问题。在记者对金猪担保的调研及持续追踪报道中发现,金猪担保所面临的压力也不小,来自生猪行业和相关政策的波动以及来自监管要求的趋严(注册资本金门槛提高)等因素的影响,都在考验着这样一家民营担保机构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但其内置型的信用互助担保方式值得借鉴。

方式二,行业组织构建内置型的资金互助主体。彭州市旭力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就是这种方式。“北有寿光,南有濛阳”,事实上,彭州濛阳镇蔬菜交易量已超过寿光,跻身全国前列。基于彭州蔬菜产业特征,2010年彭州市蔬菜产销协会成立,汇聚了多家做蔬菜流通的小微经营主体,为了解决这些小微主体融资难的问题,2014年,蔬菜产销协会牵头创立了彭州市旭力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资金内置运营,部分满足了合作社社员的短期融资需求。

记者在调研和跟踪旭力资金互助社运行情况时发现,虽然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一部分小微主体的融资问题,但受限于其注册资本金较小(目前只有700万元)、相关政策对社员数量及出资的限制等因素,其资金互助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方式三,构建专属行业的信用信息平台,为银行和小微主体建立融资对接的线上场景。对于一个行业组织而言,完全靠自身建立这样的信用信息平台是有一定挑战的,这需要属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当地人民银行的协调推动,商业银行的参与,第三方专业机构提供信用信息指标体系规划、模型开发、数据采集、系统开发等。其中,关键的部分是指标体系的规划,因为只有这个信用信息维度的数量、精准度等超过商业银行的准入维度和条件,才可能让商业银行更愿意发放贷款或增信。

近期,成都双流区发布的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思路和实践与上述的方式类似,行业组织可借鉴这种方式,尝试推动相关信用信息数据的归集与开发。但需要认识到,如果只是传统银行的评价维度,其意义就很有限,例如,针对一个制造业的小微企业,其经营收入、税收等指标是银行关注的信息,而行业组织的优势就是可以更及时掌握相关企业购置新设备、新技术研发以及供应链上下游的交易情况,这些信息往往是银行很难及时捕捉的,这类指标植入在信用信息平台上,更能体现相关小微经营主体的真实经营情况。

上述三种方式均是针对行业组织在小微金融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的建议,事实上,需要相关行业组织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和区域实际情况,做好规划和评估,选择更适合的方式去推动行业内小微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满足,更好发挥行业组织金融赋能的积极作用。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