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而率先达峰,虽然可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但支撑其他行业碳减排的能力反而会受到安全供电、转型成本等因素更严重的制约。”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2023年大会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院长)、党委书记欧阳昌裕指出,目前全社会电力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加大了安全保供和低碳转型的压力,为如期实现全社会的碳达峰目标,应适当推迟电力行业的碳达峰时间。

产业结构与能源体系“双升级”


(资料图)

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数据显示,能源活动是我国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当前,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约占全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7%,占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0%以上,占据绝对主体位置。

“中国煤炭及煤电占比较高,能源电力低碳转型的关键在于煤炭及煤电的达峰。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尤其是高碳的煤炭为支撑,电量结构中煤电占比高,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欧阳昌裕表示,“双碳”转型需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双升级”。能源电力的转型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应着不同的产业结构及其相应条件下全社会最优的能源电力“双碳”转型路径。

国网能源院研究团队以2060年全社会碳中和为目标开展研究构建了基准、产业稳步调整、产业深度升级三大情景。在基准情景下(即产业中度调整-能源结构中度调整),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广泛形成,电气化将助力终端低碳转型。在满足能源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的情况下,电力供应结构会持续优化,最终形成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在产业稳步调整情景下(即产业稳步调整-能源结构深度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考虑产业调整速度相对较慢,着力保持较高制造业比重,能源消费总量将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伴随工业过程排放压降困难,难以像当前发达国家依赖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相应给其他部门尤其是电力部门较大减排压力,但发展不确定性相对较弱。

在产业深度升级情景下(即产业深度升级-能源结构稳步调整),加速发展以创新性引领为底色的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型制造业,实现对传统制造业的“腾笼换鸟”,更深度依托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减排,其他部门尤其是电力部门减排压力相对较弱,但对整体产业技术突破要求高,必须实现全球领先,发展不确定性相对强。

电力晚达峰将有利于全社会积极稳妥达峰

近期,关于电力行业与全社会碳达峰的时间问题,业内形成两种观点。一方观点认为,为了确保全社会2030年如期碳达峰,电力行业提前达峰至关重要;另一方观点认为,电力持续快速增长,加大了安全保供和低碳转型的压力,在如期实现全社会碳达峰的目标下,应适当推迟电力碳达峰的时间。

欧阳昌裕指出,两种观点背后,反映了对碳达峰阶段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压力与节奏认知的不同,国网能源院研究认为电力行业达峰应稍晚于全社会达峰时间。“电力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而率先达峰,虽然可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但支撑其他行业碳减排的能力反而会受到安全供电、转型成本等因素更严重的制约。”

出于全社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进程的考虑,欧阳昌裕表示,电力行业晚达峰有助于实现电力安全保供和全社会碳减排进程的统筹。电力早达峰需要在供给侧加速清洁化转型,易诱发高峰时段、极端天气下电力安全供应风险,由此带来的局部限电问题会影响其他行业电气化进程,而电力晚达峰,通过合理规划煤电新增装机并保障适当发电利用小时数,发挥煤电调节型、支撑型作用,会增加电力碳排放并推迟达峰的时间,但有助于支撑其他行业平稳推进电气化,助力全社会尽早达峰。

“对于电力先快后慢还是先慢后快的减碳路径,我们进行了模型计算,发现在2020-2060年累计电力碳排放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采取‘先慢后快’的电力减碳路径技术经济性更优,相比匀速下降或‘先快后慢’减碳路径,电力供应成本降低4%~8%。”欧阳昌裕表示,电力行业晚达峰还有助于缓解低碳技术的突破压力,降低全社会低碳转型的成本。电力过早达峰会大幅提升对低碳技术的突破需求,尤其是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下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需求快速提升,从而带来电力低碳转型成本升高。

最后,欧阳昌裕指出,统筹终端电气化和电力供应清洁化的发展节奏,电力行业晚达峰有利于支撑全社会更低峰值、更稳妥达峰。国网能源院的测算表明,供给侧清洁化率较低情景下,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终端部门电能替代,不仅会提升电力行业达峰峰值,还将增加全社会达峰峰值。

“在供给侧清洁化率较高的情景下,电能替代有助于全社会的快速减排,但是需要注意供给侧清洁化水平提升过快过早,将带来不可控的电力安全供应风险和电力转型的成本,也将加重其他行业依赖电能替代进行碳减排的转型成本,所以我们要合理统筹和匹配电力供给侧清洁化率与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率节奏,在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基础上加快供给侧低碳转型、科学有序推动终端电能替代。” 欧阳昌裕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