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和市场怎么走?

6月7日上午,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安信证券中期投资策略会上,以“顺势而为”为主题进行了演讲,分享他近期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市场走向的思考。

高善文提到,经历这次疫情,发达国家的疫后经济增速比疫情前更低,利率和通货膨胀显著更高,但对未来抱有较强的信心。新兴市场则表现得不尽相同。


(资料图片)

另外,疫情过后劳动参与率上升的情况值得注意。高善文表示,相对于疫情前,很多人被吓住了,担心“人还在钱没了”,一些以前不工作的人也出来找工作了,劳动参与率、劳动供应的上升,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青年失业率的上升。

对于后续的市场“二次探底”,高善文认为,“最终我们能够踩到的底部应该不会那么深,时间也不会那么长,出现极端事件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现场金句频出,基金君整理演讲主要精华内容如下:

劳动参与率上升

超额储蓄率下降缓慢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过去三年的疫情对各个国家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对于新兴市场,循环过程是反向的。大家都出来找工作,发现工作难找,工资比以前还要更低,这时更加不敢消费。疤痕记忆叠加工资收入下降,人们更加不敢消费,从而形成了一个反向循环,使得人们对未来更加没有信心。

如果用一个著名小品来总结,也许更形象。疫情过后,发达国家的普通老百姓回顾疫情,最大的担心是“人没了,钱还在”。对于新兴市场,大家普遍的担心是“人还在,钱没了”,应对的办法是赶紧去找工作,更加努力地攒钱。劳动供应上升了,消费下降了,至少在短期之内形成了这样的循环。

中国去年年底的超额储蓄率非常高,尽管今年一季度超额储蓄率经历了下降,但要考虑到积压需求的影响,总体上超额储蓄率比较高。

经过几年疫情以后,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深刻记忆,使得大家不敢花钱。普遍削减消费的结果,让人感觉到很多行业都比较萧条,会有扩散和衍生性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方面,今年一季度,外出农民工人数的累计增速已经回到甚至超过以前的趋势水平。外出农民工的劳动工资增速跟2019年相比,明显低于之前的趋势水平。这两个数据合并在一起告诉我们,中国的劳动参与率在显著上升。

劳动参与率上升的影响是值得注意的。劳动参与率的上升一定程度上导致青年失业率上升,扩大了社会的担忧和焦虑,对人们的很多行为都产生了影响。因为人们对疫后的生活预期跟现实相比存在一定的落差,从而要在预期上进行修正。

基于这样的原因,最近两个月,市场一定程度上在进一步吸收这些因素所导致的影响和预期差。

房地仍然面临困难

从数据而言,过去几年除疫情对市场的影响外,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对经济活动和市场都形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

新兴市场普遍的情况是没有涨跌或者轻微的下跌,但是中国的下跌里边包含了房地产市场的冲击。如果我们在技术上能够把房地产市场的冲击拿掉,那么市场的表现可能就比新兴市场的平均表现要更好一些。

现在疫情过去了,我们经历的是疫情的后遗症:劳动力供应扩张,大家不敢花钱,在短暂的积压需求释放之后经济活动继续受打击。同时,我们还在继续经历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而经济活动的走弱对房地产市场形成了额外的压力,房地产市场额外压力的扩散、更多企业的退市、房价的压力,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活动的压力。

二次探底不会很深

市场极端事件概率非常小

一部分对未来预期有所警惕的人,最大的一个担心是,我们会不会去走向一次危机?类似房地产市场全面的塌方,金融体系、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出现困难,跟经济的下降相互叠加,出现超预期的黑天鹅事件,再加上还有一些地缘政治上的不确定性。

那么市场未来的演化怎么样?当然我们要拭目以待。但个人的看法是,出现这种极端事件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另外,从内在的机理上来讲,经过过去多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下跌,对银行表内资产的冲击是很有限的。它的冲击相对集中在影子银行体系、海外的中资美元债市场、信托市场、理财市场等等,而这些市场相对集中了有风险承受能力的高收入群体,很大程度上不影响货币的派生和进一步创造的能力。

房地产在去年已经经历了非常大的开工和投资的剧烈下滑,即便今年再有一些下滑,影响主要也是相对局限在实体经济层面上。而且在去年这么低的交易量的条件下,今年房地产再次明显下滑的空间,应该是很有限的。

现在的市场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对二次探底的担心,既包括大家不敢花钱,也包括更多的人去找工作。二次探底的担心也投射到了房地产市场,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下降。

这个过程中,也许会有一些失重感,也许会有很多难以考虑到的因素在内。但是我个人认为,最终我们能够踩到的底部应该不会那么深,时间也不会那么长,出现极端事件的概率应该是非常小的。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