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6月8日,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发表主题演讲。
潘功胜回忆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周期经历的三轮较大的下行期,分别是2000年至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至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2022年全球股债汇“三杀”。在他看来,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美联储货币政策成为全球金融周期的重要驱动因素。美联储1999年至2000年、2004年至2006年、2022年以来三轮加息,分别导致了此后的全球金融周期的三轮下行期。
对2022年全球股债汇“三杀”,潘功胜表示,2022年,美国金融条件指数由历史极端低位上升,收紧程度和速度仅次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背后原因是美联储“大放大收”的货币政策。而每当美国金融条件收紧时,一些经济基本面比较脆弱、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新兴经济体,往往就会面临较大的资本流出、本币贬值、外债偿还压力,甚至爆发金融危机。
“本轮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幅度相对较小,主要有三个原因。”潘功胜解释,一是新兴经济体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应对资本流出的缓冲垫更厚。二是许多新兴经济体央行抢在美联储之前启动加息周期,赢得了主动。三是商品出口型新兴经济体受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提振。
相较国际市场,近年来,中国的金融周期相对稳健。例如,2020年以来,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在2.4%至3.4%之间窄幅波动,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极差不到100个基点,显著低于美国同期近400个基点。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