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近日推出职责范围内优化营商环境16条,促进进出口物流畅通、跨境贸易便利化、企业减负增效、外贸创新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吴海平介绍,去年先后出台的23项稳外贸措施为去年我国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提供了坚实基础,今年在继续抓好受欢迎、效果好的保畅通措施落实同时,聚焦企业关切,研究推出提升物流监管效能、便利先进技术设备进口、加快大宗商品进口检放速度、满足部分特殊商品个性化快速通关需求等新举措。

为加快大宗商品的进口检放速度,吴海平指出,海关总署已经对进口铁矿、棉花实施“依企业申请”品质检验,对进口原油实施快检快放,对进口煤炭、水泥等大宗资源商品实施检验结果采信,加快通关放行。吴海平表示,这些措施在提升效率的同时,还实实在在地为企业降低了物流成本。

对于鲜活易腐类特殊商品,进一步发挥属地监管优势,保障属地查检绿色通道畅通运行,通过属地查检绿色通道验放货物,查验时长最快可由1—3天缩减到3小时以内。

在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方面,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副司长林少滨表示,海关总署将深入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拓展和丰富相关功能,为跨境贸易提供更多便利服务。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通关物流相关信息共享,为企业提供预约查验、调箱申请、送检查询等全程“一站式”信息服务。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对外合作交流和跨境信息交换,积极探索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通关数字化合作,提升跨境通关便利化水平。

同时,开展“智慧口岸”建设试点。按照水、陆、空、铁4种口岸类型分类施策,在全国具备条件的口岸,试点开展“智慧口岸”建设。重点推进升级智能化设施设备、建设集约化信息系统、提升数字化运行管理、提供便利化综合服务、开展常态化跨境合作等建设任务,通过科技手段提速增效,促进跨境贸易更加便利化。

“我们出台的政策措施好不好?有没有效?关键要看企业的获得感强不强。”吴海平表示,当前外贸企业关注的痛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降成本、增便利方面,对此,优化营商环境16条中就提出了多条帮助企业减负增效的具体举措。

例如,海关总署进一步扩大了主动披露政策适用范围,对符合要求的企业依法从轻、减轻或不予行政处罚,依法减免缴纳税款滞纳金。同时,帮助和引导企业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

针对企业“走出去”需求,强化技术性贸易措施咨询服务,充分发挥WTO/TBT国家通报咨询中心、WTO/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作用,积极帮扶企业应对不合理贸易壁垒。

“在海关本次推出的16条当中,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服务外贸创新占据了重要位置”,林少滨指出,以跨境电商为例,为促进其健康发展,海关总署将有序开展跨境电商海关监管综合改革,研究完善跨境电商网购保税监管制度措施。实现电子缴税功能,便利企业线上办理缴税业务。特别是针对企业退货难的问题,优化跨境电商商品进出口退货措施,完善升级退货中心仓功能,试点开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零售进口跨关区退货模式,研究扩大跨境电商一般出口商品跨关区退货试点。

除此之外,林少滨表示,在服务外贸创新发展方面,16条中还有推进综合保税区和边境贸易创新发展的举措。海关总署准备研究出台新一轮支持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对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商品实行相关便利化通关措施,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