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贬值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6月28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跌破7.25,离岸人民币一度跌至7.2692,均创下2022年11月以来的新低。6月29日盘中,在岸人民币再度跌破7.25关口,同时离岸人民币也再度失守7.26关口。


【资料图】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破7.25

29日晚间,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失守7.27,为2021年11月以来新低。不过随后跌幅收窄。

此前,6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的在离岸市场双双走低,开盘即跌破7.20,随后继续下探,当日在岸报收7.2219,离岸报收7.2454。而在次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有所反弹,盘中陆续收复7.22、7.21关口,最终收盘在岸报7.2101,离岸报7.2239。

不过,这一反弹势头并未延续下去。

6月28日,在岸和离岸市场双双大跌,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跌破7.25,离岸人民币一度逼近7.27,均创下2022年11月以来的新低,日内贬值幅度近400基点。当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收7.2455,离岸报收7.2431。

近期在岸人民币报价走势

美国关键数据公布美元走强

消息面上,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商务部大幅上调了第一季度经济增长数据,显示出比此前预期强劲得多的增长。美国第一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终值上修至2%,前值为1.3%,预期为1.4%。这一数据的上修有助于削弱人们对美国正走向衰退的普遍预期。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报告,第一季度实际GDP的增长,主要由强劲的消费者支出,以及政府支出、出口和非住宅固定投资所驱动,私人库存投资和住宅固定投资则有所下滑。作为美国经济引擎的消费者支出在今年头三个月以4.2%的速度增长,这是近两年来最强劲的表现。

第一季度GDP的增长主要反映了消费者支出的增加,消费者支出的增加反映了商品(以汽车和零部件为主)和服务(以医疗保健、食品服务和住宿以及“其他”服务为主)的增长,而库存投资的录得减少,这主要反映了批发贸易和制造业的减少。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实际GDP增速的放缓主要反映了库存投资的下滑和商业投资的放缓。在私营服务生产行业中,医疗保健和社会援助、零售贸易、房地产和租赁、住宿和食品服务等行业的增幅最大,金融和保险业的减少部分抵消了这些增长。

有经济学家指出,强劲的经济增长意味着美联储有足够的空间继续加息,使通胀率降至2%的目标。

根据GME美联储观察工具,市场预计美联储7月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6.8%,9月份再加息25个基点可能性为27.8%。

受此影响,美元也应声走强。

近期美元指数走势:6月28日,美元指数接近站上103点

多重因素叠加导致贬值

关于本轮人民币汇率贬值,多位机构报告及分析人士表示是综合内外部因素导致,但在货币宽松程度是否为主因上产生了分歧。

6月26日,中证鹏元评级分析称,近日人民币汇率贬值由多因素引起。第一,二季度以来,国内经济修复速度放缓,央行开启降息和降准;第二,美联储虽然跳过6月暂停加息,但预计美联储今年仍有1—2次加息预期,美元指数近期走强;第三,供求变化,美元需求有所增加。今年1—5月,银行累计结汇9322亿美元,累计售汇9387亿美元,逆差65亿美元。美元需求增加的背后原因或与前段时间美国债务违约及地缘政治等有关。

6月26日,银河证券研报称,一方面,尽管美联储已经暂时停止加息,但由于下半年美国通胀将进入粘性区间,美元指数再度反弹至104左右,同时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利率开始调降。但对比去年,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没有根本性变化,而美元指数很难再回114的高位。另一方面,国内已经走出疫情,虽然经济复苏预期降低,但政策组合已陆续出台,内生性复苏也确实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即便近期有诸多因素推动人民币汇率超调,但本轮汇率很难再继续突破。

“美元走势毫无疑问是对人民币汇率最关键的影响因素。”6月25日,财通证券发布报告亦称,去年和今年美元指数区间均值高达 103,本就带来贬值压力。不过,这轮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和美元之间略有脱节,离岸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远超美元上涨对应的被动贬值。从全球主要货币汇率来看,中国并不算最为突出。土耳其里拉、俄罗斯卢布、马来西亚林吉特和日元贬值幅度均超中国。

不过财通证券研报提到,不能将人民币汇率的“超调”简单归结为经济增长态势的疲弱,尽管我国经济景气程度相较美国有所下滑,但事实上,日本、俄罗斯等国相较美国而言,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经济景气度走弱迹象。此外,考虑到我国较低的物价增速,通胀的相对变化也似乎并不能解释汇率的调整。

“货币宽松程度,才是贬值主因。”财通证券强调,本轮全球汇率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各个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汇率贬值幅度较高的经济体均保持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如日本、俄罗斯和马来西亚在全球仍在普遍加息的背景下,今年年内政策利率均未跟随调整,而我国更是刚刚宣布“降息” 10BP。套利资金对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扩大,或许发挥了作用。

但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持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货币宽松只能是原因之一,主要原因是前述其他机构报告中提到的内外因素叠加。其中外部因素是指美元反弹,内部因素是指经济疲弱,例如经济基本面发展不及预期。

警惕汇市“羊群效应”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从驱动因素上看,本轮人民币贬值与2022年的两轮贬值过程差别不大,都主要是受经济基本面预期转弱带动。不同之处在于,2022年疫情及防控政策演化决定了经济基本面及人民币汇率走向;而今年4月以来,在外需趋于放缓、楼市再度转弱影响下,国内经济复苏势头偏弱,则成为推动本轮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

另外,从持续时间及贬值幅度上看,与2022年的两轮贬值过程相比,本轮贬值过程相对较为平缓;而且从结售汇、跨境资金流动、市场贬值预期等数据观察,这段时间外汇市场整体运行状况也较为稳定。这或是迄今为止,监管层尚未动用汇市调控工具的一个原因。

由于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较大,市场有猜测认为央行或将重新引入“逆周期因子”来稳定汇率。

王青表示,考虑到近期人民币贬值势头有所加快,为防止汇市“羊群效应”,不排除监管层重新引入“逆周期因子”,乃至动用其他汇市调控工具的可能。“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要守住某一个具体点位,而是旨在控制贬值速度,避免市场情绪一边倒、极端化。”

拐点可能在第三季度出现?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只有前述内外部条件发生逆转,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才会止跌反弹,目前来看,很难看到基本面改善的拐点,因此人民币汇率结束贬值还很难。

“人民币汇率的拐点可能在第三季度出现(稳经济政策+美联储加息临近结束),低点的位置有赖于央行是否会出手干预。”东吴证券研报指出,综合基本面和情绪面的判断,人民币震荡偏弱的行情仍将持续一段时间,汇率拐点仍需等待。10BP“降息”的效果可能有限,而政策出台越缓,很可能意味着后续降准、降息的压力和幅度会越大,汇率潜在调整的压力也会越大。此外,恐慌情绪的释放往往也是汇率见底的重要标志。

财通证券认为,鉴于我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短期难以调整,后续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将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美元走势,二是我国央行对于汇率继续贬值的态度。

“如果美元走势逆转或央行政策出手,或是触发人民币汇率转入升值的拐点。”财通证券研报分析认为,由于俄乌冲突近期出现显著变化,全球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短期美元或仍维持强势震荡格局,但美国本轮加息周期毕竟已经处于“强弩之末”。或许也正是出于对美国货币政策紧缩周期行将结束的判断,本轮人民币汇率贬值事实上央行政策反应不大。一方面,这说明了央行或许对人民币汇率的前景依然看好,在美联储加息周期行将结束,我国经济增长或将触底反弹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中长期来看易升难贬;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我国央行的政策空间较足,一旦汇率变动超出预估,仍有充分的工具予以应对。

中证鹏元评级表示,前几次人民币汇率回到“7”下方的时间最短3个月左右,最长6个月左右。短期来看,要关注关键点位的变化,例如去年的7.3高点是关键点位,能够看出央行对汇率贬值的容忍度。中证鹏元评级认为,随着后续相关货币政策有望出台,经济内生动能增强,经济基本面恢复向好。此外,美联储降息预期加码,下半年汇率有望升值,人民币汇率将维持双向波动的均衡水平。

央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今年6月初的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向前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中上行的态势,而一些市场机构则预测美国经济可能面临温和衰退。同时,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元走强较难持续,外溢影响有望减弱。总体看,我国外汇市场有望保持较为平稳的运行状态。”

对于如何稳定汇率,潘功胜表示:“多年来,我们在应对外部冲击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外汇市场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也更加丰富。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