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若干举措》),围绕5个方面提出28条具体措施,推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其中提出,提升民营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的供应能力,在全国县域范围内培育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今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100家产业集群上榜,包括北京市海淀区行业应用软件产业集群、天津市滨海新区车规级芯片产业集群等。
据悉,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主要涵盖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优质中小企业集聚成效突出;二是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作用发挥明显;三是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四是集群治理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公开数据显示,上述已认定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2年产值超过2.5万亿元,出口贸易额平均增长率达30%,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关键引擎。陶青表示,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再培育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介绍,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集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显著,贡献度不断提高。民营上市公司有望在政策鼓励下积极推进自身产业集群,不仅能够形成产业链上下联动协作的推进机制,还能聚焦主导产业,汇聚资源要素,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此次《若干举措》提出在全国县域范围内培育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说明政策在积极引导县域特色经济,放大产业协作效应,增强中小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韧性,发挥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王鹏说。
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两化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宋嘉补充道,制造业“新五化”特征之一就是产业集群化。我国产业集群化正呈现出“竹林效应”的规律,即产业集群多样性和丰富性,这是促进产业进一步聚合发展、融通发展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产业集群通过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政策、资金、人才,特别是产业生态服务机构的聚集,可以形成倍增发展的态势。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