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记者近日获悉,2023养老金融人才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本次论坛上,学术界专家、养老金融机构高管、资深从业人员围绕养老金融人才高质量发展未来可循之径展开深度探讨。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上海国际银行金融专修学院理事长李增泉在致辞中表示,高质量金融人才队伍对我国加快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人口学家、国家老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原新强调,人口老龄化是人口现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才是老龄社会问题;应对老龄社会问题的本质是发展;应对老年人问题的本质是民生;老龄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长远的。为此,国家在部署方面提出要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扩大试点长期照料保险制度,构建银发经济新增长点等多项任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提出,养老金融生态的关键在账户制养老金,家庭财富管理的关键也是账户养老金,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作为“家庭财富”,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财富储备的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讲,到2035年,社会财富储备能否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第三支柱“家庭财富”的占比将举足轻重,应是主力军。郑秉文直言,提高养老金融素养是财富管理的伴随物,而我国居民的金融素养尚有待提高,养老金融人才培养与养老金融素养培育十分重要,应得到应有重视。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秘书组副组长党俊武详细介绍了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国家金融战略及国家金融人才战略的背景和聚焦点。他认为,长远来说,应对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老龄化必须实施国家金融战略,虽挑战巨大,但充满机遇。不过,研究实施这一战略,前提是培养一大批老龄金融人才。否则,我们就会难以承受超老龄社会的巨大压力。相反,只有拥有了人才,我们才有可能提前准备,争取尽可能大的战略主动。
中信基金会金融实验室专家成员、上海国际银行金融专修学院特聘专家包虹剑表示,大众需要一种直观且全面的参考指引辅助选择更适合自己养老需求的金融机构。这个参考指标即养老金融指数,可对金融机构在养老金融方面的能力做综合评估,从而解答民众“为什么要参与”“到哪买”“什么时候买”“买什么”“需要买多少”的养老困惑,最终提升民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