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8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下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主要聚焦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标准化工作,形成“8+9”的新产业标准化重点领域,并提出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三步走”目标。

《实施方案》明确,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介绍,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八大领域;未来产业聚焦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九大领域。

同时,《实施方案》根据新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准化需求,分解设置了五项主要任务,回答了新产业标准化需要“做什么”与“怎么做”的问题。

一是建体系,完善高效协同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主要包括协同推进新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实施等六项具体工作;二是强能力,强化标准支撑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能力,提升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联动水平、提升先进适用科技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水平、提升标准制定质量水平、提升标准制定效率水平等四方面工作;三是抓新兴,全面推进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明确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8个新兴产业重点标准研制方向,并以专栏形式细化分解标准研制重点;四是谋未来,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提出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9个未来产业标准研究方向;五是拓空间,拓展高水平国际标准化发展新空间,主要有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加快国际标准转化、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构建良好的国际标准化合作环境等四项工作。

为兼顾新产业标准化中长期发展,《实施方案》以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分别提出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三步走”目标,工程化推进实施。

具体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标准加快形成。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成果的比例达到60%以上,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更加高效。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00项以上,培育先进团体标准300项以上,以标准指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有力。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10000家以上,以标准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00项以上,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支撑和引领新产业国际化发展。

到2030年,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持续完善、标准化工作体系更加健全。新产业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以标准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更加显著。

到2035年,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供给更加充分,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开放融合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全面形成。新产业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巩固,以标准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全面显现,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保障。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