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天津师范大学的肯尼亚籍博士生孔爱凯(中文名)小心地将一盒黄山毛峰包装好交给快递员。茶叶来自黄山市黟县的茶山,同时从天津飞往内罗毕的还有他的田野笔记:“茶山上那些黄色的粘虫板在雾霭中浮动,恍若非洲草原上迁徙的角马群。村民说这能起到物理防虫的作用,中国乡村治理智慧,或许就藏在每一片绿色的叶子里。”

柯村的油菜花海吸引了来自肯尼亚的小伙孔爱凯。

“每个声音都被认真倾听”

四月的黄山,烟雨与阳光交织,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4月7日,站在黟县柯村镇金色绸缎般的油菜花海里,孔爱凯用京东大鼓说唱着柯村故事:“柯村人民真好客,黄山的美名天下传……”

孔爱凯今年28岁,在中国已留学9个年头。从最初对中国的向往到逐渐融入,他期待自己成为中非友谊的使者。他的专业是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此次来黄山黟县做中国乡村治理调研。他在村里边走边看,用手机拍了又拍,用纸笔记录下突然出现的想法。

孔爱凯很喜欢围炉夜话的民主氛围。

夜幕降临,一阵小雨后气温逐渐下降。柯村红柯窑广场上燃起了篝火,炭火舔舐着黑色的茶罐,新茶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镇党委书记汪琦带领干部和村民围坐在炭火前拉呱。

汪琦书记的话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文旅项目还有哪些意见?大家尽管提。”“书记,咱村的黑鸡IP都火出圈了,能否给黑玉米、黑猪也设计个卡通形象?”开民宿的张晖话音未落,镇长吴雪颖已经掏出手机:“记下了!这两天联系美院学生来采风。”

孔爱凯在笔记本上用流利的汉字写着:“原来中国的基层会议不用会议室——篝火、热茶、七嘴八舌的讨论,连争论都带着烟火气。这种民主参与的模式,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和谐与协作精神。每个声音都被认真倾听,这种共创与共享的精神,让我对文化融合与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抬头看见火星子噼啪蹿上夜空,突然笑了:“黑鸡、黑玉米和黑猪这样原本普通的农产品,成为吸引游客的网红形象——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奇迹’。”

他在笔记上记录了三个关键词:共创、共享、共议。

“这有点像大型真人游戏”

正是春茶采摘的好时节。

4月8日在黟县洪星乡的茶园里,孔爱凯跟着茶农学采茶,手指头被茶叶划了好几道小口子。“这些黄色的板有什么作用?”他指着漫山遍野的粘虫板好奇地问。茶农大叔乐了:“这可是咱的‘黄板阵法’,物理防虫还环保!”

在黟县洪星乡的茶园里,孔爱凯跟着茶农学采茶。

更让他惊讶的是村里的“生态美超市”,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叔拎着一麻袋矿泉水瓶,居然换了一袋大包的洗衣粉!“生态积分换取生活用品,是环保机制的一部分。攒够生态积分还能兑电水壶哩!”超市管理员的话让孔爱凯眼睛发亮,他举着手机拍了一段视频,说:“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这有点像大型真人游戏!我要把这个经验宣传到肯尼亚。”

傍晚时分,孔爱凯来到充满东南亚风情的洪星乡影视基地,乡长陈辉自豪地向他介绍:“诚信勤劳是徽州人的传统美德。我们通过信用积分的方式,将这一传统和乡村治理结合起来,既弘扬了传统,又促进了乡村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积分高的农户还可以优先在茶厂、影视基地等地方工作,乡里用这样的激励方式将乡村治理变成全民参与的长久机制。”

“今天我采摘了一‘篓’乡村治理样本。”孔爱凯笑着说。

孔爱凯在笔记上认真写道:“勤俭诚信的文化基因,已经转化为乡村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随后又增加了三个关键词:传承、转化、发展。

“非洲鼓点配鱼灯,是不是很搭?”

4月9日,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村落的春日,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香甜。宏村镇镇长盛茂存热情地用英语欢迎孔爱凯的到来,他将一盏鱼灯递到孔爱凯手中,笑着说:“这条鱼在宏村游了好几百年了!”孔爱凯端详着问:“能点亮吗?”“当然,就像宏村的治理智慧,既要守护老底子,也要点亮新路子。”镇长的回答一语双关。

爱凯开心地问:“非洲鼓点配鱼灯,是不是很搭?”

与镇长的一番交流,让孔爱凯对这座古村落有了更深的了解。趴在南湖书院的书桌上,孔爱凯认真记录着:“宏村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独具特色,鱼灯,象征着年年有余,寄托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现在已成为景区的特色体验,手艺人也成了网红。宏村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着世界,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融合在一起的治理智慧更是让我深受启发,值得我好好学习和思考。”

夜幕降临,宏村灯火璀璨。跟着鱼灯队伍巡游时,孔爱凯播放着手机里的非洲鼓点音乐,游灯的队伍跟着鼓点的节奏欢快地转圈,孔爱凯很开心:“非洲鼓点配鱼灯,是不是很搭?”孔爱凯告诉记者:“我能感觉到,这里的人很富裕,也很开心,这是由内而外的文化自信。”

当孔爱凯将手机镜头对准月沼中那弯皎洁的半月,他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遥远的家乡。他将手机首页设置成鱼灯和非洲鼓的拼贴画,鱼灯的金红暖光与非洲鼓的棕褐纹路在月光下交织,恰似两个古老文明在数字时代的击掌相庆。

孔爱凯给宏村的关键词是:开放、自信、包容。

孔爱凯喜欢和父母分享在中国的见闻,他感慨道:“黄山的新茶里藏着春天的气息!我要让父母尝尝‘中国春天的味道’。”当“中国的春天”在肯尼亚的茶杯中舒展,那是一个春天对另一个春天的奔赴,也是孔爱凯写给故乡无声的家书。

本文视频

策划/文案:韩文

摄影:李丹青 韩文

制作:李丹青

特别鸣谢

天津师范大学

黄山市黟县宏村镇人民政府

黄山市黟县柯村镇人民政府

黄山市黟县洪星乡人民政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