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午,安徽高规格召开了一场“特别”的会议——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合肥召开。
“特别”之处,在于会议的主题鲜明聚焦“科技创新”;在于大张旗鼓表彰先进,让科技人才“吃香”;在于规格高、覆盖广,7家单位和个人作交流发言,在各省辖市设分会场,集聚全省之力谋创新。
向“新”突围,安徽明显在提速。今年“新春第一会”上,安徽聚焦的主题就是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从乍暖还寒的初春到热火朝天的夏日,安徽一路向“新”,以“质”致远。
抓创新,有时候功夫就在“诗外”。当下,全国各地都在加大创新投入,纷纷在未来赛道上“摩拳擦掌”,培育企业,布局产业,甚至不惜“砸重金”,高强度抓投资,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安徽今年来连续聚焦科技创新召开高规格会议,迈出的每一步,都引领着全省上下时刻不忘谋创新,每时每刻把科技命脉抓在自己手上。
安徽缘何对科技创新如此舍得用猛力?安徽深知,要加快打造“三地一区”,最大的变量就是创新,最关键的着力点就是新质生产力。正如此次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所释放的——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聚力突破,既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也消除长远的“心腹之患”。
“解题者”既问“短计”,更寻“长策”,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压实责任担子,把创新“置顶”,把创新作为第一政策,引领全省上下从创新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等领域齐抓共管,鼓励市场主体创新性发展,把当前的路走实,让未来的路好走。
对创新越“钟情”,“意外之喜”就越多。今天的安徽,处处充盈着“未来感”“科技范”,新能源汽车持续提升国内外市场占比;柔性玻璃一薄再薄,弯折寿命突破百万次;嫦娥六号上刷屏的“中国红”,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上的关键产品,都有“安徽身影”……科技攻“尖”,如今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在科技“魔法棒”的加持下,江淮大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向深递进,江淮抱上了更多“金娃娃”。
“创新安徽”是如何渐入佳境的?关键在培育了庞大的“创新群”,从不断涌现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身怀独门绝技的“独角兽”企业,再到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瞪羚企业,今天的安徽,创新“家底”更厚,在深空、深海、深地留下了自强不息的江淮身影,“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加快形成。
在创新赛道上竞速,企业是“生力军”。常言说:宽水养大鱼,沃土育良田。在“未来赛道”上奔跑,每一个企业的困难都需要被关注到。越是势头向好,越要保持理性,清醒看待环境、问题,把短板补齐、把人才培优、把市场做强。这是因为,“无人区”里永远是风景与风险同在。特别是今天的科技创新,竞争白热化,注定是一场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安徽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从来没有坦途可言。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造就更多‘金娃娃’。”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强心、提气!与“新”结伴,擦亮招牌,全省上下需要把省委的政策举措落到企业身边、体现到科研实验室里、生产线上,为创新主体精准送补给、给能量,有效强人才、拓市场,在点滴关怀中锤炼出“行家里手”“专业赛手”“创新强将”。
眼下的安徽,主打一个“新”字。然而,从“生力军”到“领头羊”,每一个企业成长之路,都充满着艰辛。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有的甚至跻身“国家队”,发展过程中需要付出超乎想象的努力。为创新型企业搭舞台,让创新者“吃香”,安徽进一步释放积极信号。
人生能有几回搏!与创新共振,与安徽同行,在科技“无人区”里遇到更加精彩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