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新规实施已三个月,记者跟随检查组暗访社区发现:
部分小区垃圾分类仍不到位不规范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至今已有3个月,记者近日跟随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检查组在暗访检查中发现,部分小区垃圾分类不到位、不规范的问题依然存在。
7月31日早7点,垃圾分类检查组来到位于房山区城关街道的万宁小区。从东门进入小区,垃圾分类的公示牌设在小区入口处显眼位置,检查组工作人员表示,垃圾分类公示牌也是检查中的一项,同时,小区内部的垃圾分类海报和横幅等都属于需要检查的范围。
在小区内看到的第一处垃圾桶站共有两排合计10个垃圾桶,其中一半都是灰色的“其他垃圾”桶,走近查看,几个桶内都有塑料袋、食品包装纸,还有属于厨余垃圾的菜叶子、西瓜皮、鸡蛋壳等。“这个站垃圾混装,没有进行有效分类。”工作人员边拍照存档边介绍说,小区内的每个站点至少需要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桶,整个小区中还需要配备可回收物桶和有害垃圾桶,做到“四桶齐全”。
随后,检查组一行来到福星家园A区检查,正赶上垃圾回收车在收运早间倾倒的垃圾。
该小区共有5栋楼、258户居民,设置了两个垃圾桶站。清运过后,检查人员仔细查看了两个站点的垃圾桶,“这里有3个垃圾桶破损,还有5个标识不符合规定。”检查人员将现场的情况一一记录,“不符合规定是因为桶上还是旧版标识,厨余垃圾旧版标志是苹果核、菜叶子的图案,而新标识是一个漏斗型的图案。”检查人员指着垃圾桶说,可以使用旧桶,但要粘贴新标识。
针对小区内没有垃圾分类指导员值守的问题,物业工作人员解释称,每天清早和傍晚有两位保洁员专门负责垃圾桶清洁和帮助进行垃圾分类,当日早上8点已离开。
在丁家洼安置房小区,同样存在垃圾混装的问题,小区进门处的“四桶”中直接丢弃着未分类的塑料纸、剩骨头、废纸卫生纸等垃圾。该小区一居民楼门的垃圾站点旁堆放着大量建筑垃圾。按照要求,小区内应有专门存放建筑垃圾的地点,不可以将建筑垃圾随意堆放。
居民表示,该小区为回迁安置房,入住率不高,时常有人在装修,因此建筑垃圾较多。小区内是否有工作人员每天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有居民表示,偶尔有人来值班,但并不是每天都在,“小区人员杂,不止我们一个村的人。”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本市每个工作日会派出8个市级检查组对各社区、村庄进行“暗访式”检查,每组每天检查3个小区。在检查过程中,小组需要填写垃圾分类情况检查表,将小区内的各种违规现象记录下来。(记者 张楠)